温州资本的纠结:一边钱太多 一边钱太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30 10:20 来源: 中国经济网老板失踪,企业倒闭,员工失业,民间借贷,纠纷频频……9月的温州让很多人绷紧了神经。温州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经过一年来的蓄积终于爆发。
被资金链扼住喉咙
9月21日,温州当地最大的眼镜商,温州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突然失踪。年产量2000万副的自主眼镜品牌企业信泰集团,是我国目前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太阳镜企业之一。
在另一家倒闭企业,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除了六七名看厂的保安,已不见一个工人。而与奥米企业相隔不到三四百米的唐风鞋业,老板也在这个月月初不知所踪。而这些老板之所以纷纷失踪,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资金链断裂。
“资金链断裂是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它就像人体的血液一样,一旦流尽了,这个人就必定死亡。” 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
在温州,被资金链扼住喉咙的企业究竟有多少?温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张震宇告诉我们,从县市区的情况汇总上来看,今年以来资金链断裂的企业大概在20到25家左右。
“这跟7万多家中小企业相比,量不大,比例也不是很多,但是造成的影响比较大。整体上我们还是可控的,就是说对这次整体中小企业这样一个情况还是可控的。这种一家、两家,或者三家、四家、十家的倒闭,或者老板、企业主的出走,这种对社会的影响很大,主要造成心理的恐慌要比经济(影响)大。”张震宇说。
风险整体上升
透过这些企业老板,能看到背后一个非常纠结的现象:温州非常有钱,又非常缺钱。
位于温州市洞头县的唐风鞋业,在老板黄伯鹤失踪,企业倒闭之后,原唐风鞋业副总经理赵永国,除了四处寻找黄伯鹤外,身上还背负着1600万元的高利贷。
在赵永国看来,成立一年多来,高利贷一直是唐风鞋业资金链上的主力,而企业最终也是直接死于高利贷。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企业融资太难。承租来的厂房无法做抵押贷款,企业生产又需要资金周转,求借无门的唐伯鹤只有高利贷一条路可走,而这也是一条不归路。
“由于信贷紧缩,中小企业缺乏融资渠道,致使中小企业对民间融资的追捧热度增加。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本身是民间资本的一部分,在民间借贷市场利率高涨情况下,部分中小企业也充当了债权者的角色。这导致民间借贷引发的危机,呈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指出。
(责任编辑:符仲明)
这样的一种挑战和危局,仅仅在温州存在吗?“全国到处是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爆发全国性金融风险的几率在增大,全国民间借贷风险正在整体发作,依靠地方政府各自为战,游击散打是不行的,中央政府必须从全国整体角度立即出台应对民间借贷风险的对策。显然要全国一盘棋去看待。” 财经评论人余丰慧认为。
让民间资本有序流动
逐利是资本的天性。在很多温州人看来,最近两年,温州资本流年不利,股市低迷,山西煤改受挫,房地产调控,制造业不景气,投资频频碰壁,在此环境下,温州资本如困在笼中的野兽,拼命寻找一切机会冲出禁锢。
“我们2007年成立的时候,还要游说大家把钱交给专业的投资机构来管理;现在我们发一个基金非常容易,老的投资人蜂拥而入,又带动新的投资人,应该说股权投资也是对浙江的民间财富的管理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浙商创投董事长陈越孟说。
然而,如股权投资这样的新兴投资领域能够收编的也只是一小部分民间资本。作为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如何将日益活跃的民间借贷引导到规范化、合法化的道路一直是张震宇研究的课题。
除此之外,温州还计划充分利用本地龙头企业资源,把无序的民间借贷引导到有序的道路上:比如能否通过让一家优质的民营企业来牵头成立一家公司,在工商登记注册,以周围一定范围的特定人员机构为资金筹集对象,把资本集中起来进行有限的投资。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