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勇:处理不当可能爆发中国式次贷危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30 10:5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去年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开始抬头之时,资金存量就已超过2.4万亿元,近两年来,我国民间借贷资金量逐年增长,存量资金增长超过28%。
中新网9月30日电(财经频道秦辰)在去年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开始抬头之时,资金存量就已超过2.4万亿元,近两年来,我国民间借贷资金量逐年增长,存量资金增长超过28%。
对于此次可能引发的“中国式次贷危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企业缺乏融资渠道的主要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金融压力,长远来看需要金融深化,实现利率自由化。
民间借贷泛滥源于调控方式利率落差大引发投机潮
对于温州民间借贷可能出现的倒闭潮和跑路潮,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表示,这只是本轮经济调整表象的一个开始,在每一次的经济调控中,都会有一些企业优胜劣汰,从而进行正常的产业升级,老板跑路,倒闭潮会在本年的第四季度更加恶化。
对此,郭田勇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温州民间借贷泛滥,既有过于依赖数量型工具调控的原因,也有名义利率偏低导致银行与民间利差过大的因素,低利率助长了资金投机行为。
郭田勇说:“因为整体的社会资金链收紧;调控过多的采取数量型工具,而不是提高资金价格;同时,名义利率偏低而社会中的实际利率又非常高,市场利率水平落差比较大,定会导致大量需求和投机,以及资金的涌入。”
由于银行利息过低,银行储蓄吸引资金乏力,大型企业往往从银行拿到低成本的贷款,再以高收益向外放贷。对此,郭田勇认为:前几年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等主要投机领域不被看好也是重要原因。他说:“现在股市半死不活、房地产不冷不热,投资的预期不太好,这是导致大量的资金转向信贷领域的另一原因。”
专家担忧中国式次贷危机经济形势低于预期点燃火药
此前,著名的经济学家韩志国在微博(http://weibo.com)上表示“温州信贷崩盘酝酿中国式危机”。他指出,近期频频出现的老板“跑路”事件并不局限在温州一带,“除了浙江省,还有江苏、福建、河南以及内蒙古等省区。如处置不当恐酿成中国式信贷危机。”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表示,“温州目前出现的问题不正常,主要是区域性的。”温州投机气氛较浓厚,目前市场波动比较大,呈现出现危机较为严重。
郭田勇也对此表示担忧,认为处理不当可能爆发中国式次贷危机。对此,他进一步解释称,由于很多银行和上市公司的资金几经转手后都投入到这些领域去了,所以形成的现状是资金量非常大,利率水平非常高。
“民间借贷主要投向2类企业,一个是房地产企业、一个是就是像温州这样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虽然承受不了这样高的利率,但它们有时会考虑目前的经济形势与市场情况不好,可能是暂时的。另外,由于资金链紧张也是暂时情况,所以中小企业就可能选择民间借贷。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企业不融资贷,可能就要面临停工的境地,同样损失巨大。”郭田勇说。
他认为,一旦经济形势的发展没有达到企业所预期的程度时,企业盈利就可能持续下降甚至亏损。当无力还贷的时候,民间借贷的问题就暴露无遗了。
中小企业融资难根在国情化解“次贷”危机需标本兼治
目前的民间借贷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融资渠道的严重匮乏。对此,郭田勇认为,这并非是一个新问题。他说:“从宏观上来讲,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是持续存在的,这与我们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金融压力是有关系的。”
他表示,由于发展中国家政府主导经济的能力较强,政府为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会引导金融机构把钱投入到政府希望的领域中去。一方面控制金融机构的数量,另一方面压低利率水平,以降低这些项目的融资成本。另外,从短期上讲,一是由于数量型调控方式使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没有获得贷款的竞争力,二是中小企业受这轮金融危机的利率调整影响等各种因素叠加,使其盈利能力下降,致使融资难的问题更为突出。
目前,温州已开始陆续出台应对措施。9月26日下午,温州市银监分局和市金融办召集会议,号召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与此同时,温州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和市中院联合通告严厉打击暴力讨债等违法犯罪行为。除了上述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外,温州还准备尝试成立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并计划充分利用本地龙头企业资源,把无序变有序。
对此,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戴志敏认为,温州问题现在已经暴露出来,温州企业投资遍布全国甚至海外,投资产业多元化,可能会对整体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政府出台的只是临时性政策,关键要靠企业自己。
而“中国式次贷危机”应如何化解,郭田勇表示,目前的情况肯定先要救急,不能看着危机扩大化,这需要金融深化来解决。他说:“一方面要使金融最优化,使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都能参与到这里面来。另一方面,利率应该自由化,从体制上解决这一问题。”他认为,目前温州出台了一系列应急政策是治标,而长期来看则是金融业改革的问题,若想真正化解危机需要标本兼治。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