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城乡互动 丰富百姓“菜篮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5 06:21 来源: 经济日报

  9月下旬,记者驱车过了黄河大桥,直奔通往济南市济阳县、商河县的宽阔大道。天还不亮,路上各种车辆载着新鲜蔬菜奔向目的地。连续几天的采访,记者发现,在章丘、平阴、长清等通往省城的路上,穿梭着一辆辆装满新鲜蔬菜的车辆。

  记者来到济阳县,东方露出了一抹朝霞,薄雾轻抚着寂静的乡村。然而,这时的济阳县曲堤蔬菜批发市场已经热闹起来,菜农将一筐筐新鲜蔬菜运到这里交易。拥有几辆货车的阎学起兴奋地说:我的车装满新鲜蔬菜,从早晨7点钟出发,下午2点钟就到达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一趟能运10万斤。该市场经理王兴泉告诉记者,市场一天上市蔬菜100多万公斤,运往北京、天津、济南、沈阳等50多个城市。

  近年来,济南市提出了加快城郊型、都市型“两型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济南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玉海对记者说:“当前,济南市农业发展水平正处在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已进入了重质量求效益、重特色打品牌、重融合拓功能、重科技转方式、重统筹建机制阶段。”

  抓载体建平台

  打造精品农业产业带

  “两型农业”,集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为强化“两型农业”的生产性,济南非常重视平台建设,抓载体,促生产。

  城郊型农业抓基地。济南重点围绕粮、棉、瓜、菜、菌、药、渔、种8大产业,抓好特色品牌基地建设。在建设内容上突出打好“十有”牌,即所有基地都要达到有品牌、有中介、有市场、有龙头、有检测、有网站、有农资专营店、有技术支撑、有制度、有核心示范区的基本目标。

  都市型农业抓园区。按照一圈、一带、三区、200个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的“1132”的总体布局进行打造。“一圈”即围绕主城区,在绕城高速两侧着力培植环城都市型现代农业圈;“一带”即沿黄河两岸着力打造滨河都市农业风情带;“三区”即突出抓好南控都市农业景观区、临港都市农业示范区、园博都市农业开发区。围绕一圈、一带、三区,着力打造200个生态景观型、体验参与型、高科技设施型、旅游度假型、特色精品型、物流会展型等各具特色的示范园区。

  按照近抓园区、远抓基地的思路,济南本着突出重点抓亮点、整体推进上水平的原则,在全市重点打造章丘大葱、鲍家芹菜等34个特色品牌基地和历城月亮湾、槐荫黄河湾等43个都市农业园区。目前,全市基地核心区面积超过5.5万亩,辐射带动120万亩,园区规划建设面积达到10万亩,培养出22个专业乡镇、77个专业村,涌现出了一批亩产效益典型样板。

  记者在章丘市采访,看到沿经十东路和济青路、绣江路、潘王路三条精品农业产业带,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建设特色园区和基地。章丘市农业局局长李钢说,章丘将园区基地建设纳入市政府督查重点,每个项目都确定了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行每周一调度、一通报制度,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和调度推进,有效确保了建设进度。

  有了基地和园区,农民得实惠更多。记者来到商河县玉皇庙镇史家庄,菜农史传功数着手中的钱乐呵呵地说:“我种的西红柿是头一天上市,这不早上刚摘了3000斤,一下子就卖了6000元。”史传功种了3个大棚,每个大棚占地3亩,近年来蔬菜行情好,他的大棚一年纯收入6万元。在史家庄种西红柿的有100多家,全村大棚已经达到388个,西红柿上市时最好的时候每天能卖出20万斤。这是该县打造农业基地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目前商河县已有冬暖式蔬菜大棚1.5万个,占地3万亩,其他蔬菜面积也达到了16万亩。

  实行标准化生产

  让百姓吃得放心安心

  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康乐。这是济南发展“两型农业”的目标。

  标准化生产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济南市始终牢牢抓在手上的一项重点工作。

  记者进一步了解了章丘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具体做法:

  严格制定和执行标准。在章丘市的每个基地、园区和农户手中,都有一本《章丘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推动标准化入户。同时,市里组织实施了山东省标准化基地示范县(市)项目,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规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物资供应、统一销售和分散管理的“五统一分”管理模式,提高园区基地的标准化生产水平。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为园区基地配备小气候观测仪、虫情测报灯等先进仪器设备,并建立了农业病虫害基层测报点,充分发挥农业病虫害测报体系的作用。同时,在大葱、香稻、白莲藕等基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积极推广性诱剂、色板诱杀等综合防治技术,实现物理、生物技术控制病虫害,极大地改善了农产品品质。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一方面,严把投入品关口,重点对全市基地园区及农资经营业主进行监督检查,严把农药市场准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严查高毒、剧毒农药使用;另一方面,严把质量检测关口,实施了国家级质量安全检测站项目,并在重点基地园区建立了检测室,实行例行检测和监督抽查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在济阳县,无论农民种植西瓜还是西红柿,都有一套单独的生产标准。从种植到收获,每一步都有明确的规范操作。经过对土壤、水质、大气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制定出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品质、加工包装等一系列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共8类400余项。济阳积极实施无公害蔬菜标准体系建设,把标准化生产作为无公害蔬菜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为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舒心,济南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几年来,济南培养选聘了50名农业科技专家、12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初步建立起“农业科技首席专家—执行专家—专家助理—推广员—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采取良种+良法+农业科技人员的模式,大力实施新品种、新技术“双推计划”,共推广农业主推项目75项,引进试验示范品种485个,推广新技术81项,全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

  记者走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区内建有占地3300平方米的育苗温室,充分利用这一地区丰富的温泉资源,大棚建设完全采用欧洲智能化模式,使用无机复合新型的建造材料。棚内的温度、湿度、施肥、施药等全部自动控制。据介绍,大棚每年能育苗600万至700万株,除了能满足本地的需求外,还实行订单式生产供应周边地区。比起传统育苗来,这里的种苗生命力强、根系发达、长势好,后期产品也好,在市场上很抢手。园区内还有3300平方米的展示温室,农民可以学到30多种蔬菜100余个品种的不同栽培技术,随时可以引用推广好的品种。

  济南在推广标准化生产的同时,重视建设特色品牌农业基地。市农业局组织骨干力量,义务为基地产品做品牌策划。严格质量管理,建立封闭的产品追溯体系,鼓励农户更换精致外包装,以适应消费者心理需求。在农业部全国37城市农产品质量例行抽检中,济南市特色品牌农产品合格率连续名列前茅。同时,济南市农业局通过组织现代农业成果展示会、仁风富硒西瓜推介会、章丘大葱状元赛等活动推介名优产品。

  目前,济南市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596个,省级以上名优农产品12个,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6个,涌现出鲍家芹菜、商南彩椒、曲堤黄瓜、张而草莓、孔村食用菌等一批以地方名优特色为主导的知名农业品牌。依托农超对接平台,全市200多种品牌农产品在省城19家大型超市设立专柜销售,高于同类普通农产品价格的2倍到3倍。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其中章丘大葱的品牌价值高达22.74亿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