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郝金刚:资金因境正将“中国制造”推向悬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5 07:2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据媒体报道:在信贷紧缩、楼市调控的背景下,民间资金缺乏投资渠道,同时,一些行业资金需求量大,使得民间借贷在内地蔓延开来,不论是规模还是利率都几近疯狂。专家认为,高利贷潜伏着巨大风险,而由此引发所谓“中国式次贷危机”,也不是没有可能。

  继“全民炒股”、“全民炒房”等新名词后,今年,“全民放贷”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7.76万亿元,而同期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为4.17万亿元,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继续降低,同时银行体系外资金融资占比则攀升至46%,如果算上民间借贷资金,银行外资金已接近甚至超过全社会融资总量的“半壁江山”。

  为什么民间借贷如此火爆?

  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控制全年信贷额度使得商业银行贷款额度紧张,加之体制性障碍,许多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借贷规模汹涌,无论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还是经济落后的地方,都开始疯狂放贷,高息民间借贷正呈蔓延全国的趋势。放贷现象也大规模入侵资本市场,截至8月31日,64家上市公司的170亿委托贷款大多流向了支撑着中国经济最基础根基的中小制造企业。

  信贷紧缩、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许多企业资金无法周转,甚至发不出工资。是直接“饿死”,还是慢慢“等死”?众多企业显然不愿坐以待毙,于是纷纷寻求民间借贷资金,为民间借贷的发展培育了土壤。

  虽然,民间借贷给中小企业提供周转资金,对其维持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一小部分民间融资流入实体经济后并未发挥积极作用,而是助推了通胀预期,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最终侵蚀了整个实体经济。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携产业集群、成龙配套的社会化大生产优势,以极高的劳动生产率打败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对手,实现了中国经济和产业的辉煌。即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2008年,相对于其他经济体而言,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强了。令人十分遗憾的是,这个时候我们的经济领域内却出现了产业歧视和强迫升级的趋势,国有经济大跃进,民营经济被迅速边缘化,把一个个好端端的产业一步步推向了危机的边缘。仅仅两三年时间,中小企业经营环境迅速恶化,实体经济风光不再,强大的中国制造变得风雨飘摇,原有的竞争优势,被我们一个个折腾得名存实亡。中国制造没有被我们的竞争对手打倒,而是被我们自己打倒了。

  行政权力驱动的大幅度提高劳动者工资,人民币汇率迫于压力的大幅度升值,不断紧缩的货币政策,急剧飙升的民间借贷利率,以及“腾笼换鸟”导致的产业链破碎,有形的和无形的产业谴责、产业歧视和产业压迫,终于造就了目前愈走愈近的产业危机。当中国制造轰然倒下时,我们拿什么来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我们的企业不断倒下时,中国的民众收入会增加吗?中国的产业会升级吗?因发展经济而遭殃的生态环境谁来改善?中国制造不是被市场淘汰掉的,而是被我们一些不合理的政策措施“淘汰”掉的。

  制造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还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物质基础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过去30多年,中国制造业总产量在全球制造业中的比重升至12.5%,多个行业、多个品种的产品已稳居世界第一。但现在中国制造业遭遇到了极大的困境,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堪忧!当下,我们的管理层不能回避现实,必须迅速、坚决地采取措施,改变资金价格扭曲的现状,同时应打破投资领域的垄断,消除民营投资的“弹簧门”和“玻璃门”,鼓励资金更多地进入到实体经济中。唯有如此,中国的实体经济和“中国制造”这个响当当的品牌才有可能闯过危机,再创辉煌。(郝金刚)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温州高利贷主携13亿潜逃被抓 八成债主为公务员

  温州老板逃跑系资金链断裂 多米诺效应开始显现

  

  相关评论:应对高利贷“爆煲”不可药石乱投

  谁在为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推波助澜

  民间借贷,如何熄火

  疯狂的“全民放贷”只会有一个结局

  (责任编辑:王国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