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才会走来乔布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8 11:23 来源: 中国经济网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辞世,终年56岁。乔布斯去世的消息对科技界造成了极大震动。无论是乔布斯的战友,还是曾经的竞争对手,都对他在业界不可动摇的标志性地位表达深切敬意。在中国,许多果粉来到北京三里屯苹果专卖店外,用鲜花和蜡烛悼念乔布斯。(10月7日《新京报》)
乔布斯不是神,但世上只有一个乔布斯。就像苹果始终会缺一口那样,乔布斯的离去只是迟早的事情,然而,国际政界、商界大佬的悼念远超预期。有人说,“当代没有与之相比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宗教领袖,乔布斯的哀荣也可能标志着人类英雄观的转移”。乔布斯是美国的,甚至很多苹果产品也非一般中国百姓可以消费得起,然而中国媒体与舆论还是将头版头条及至铺天盖地的哀思留给了“乔帮主”。这是矫情、滥情,抑或深情?
问题的答案有赖于我们对“乔布斯”三字的理解或阐释。美国总统奥巴马如此评价乔布斯:“通过使电脑个人化并把互联网放入我们的口袋,他使信息革命不仅变得易懂,并且直观和有趣……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重新定义了整个产业,他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更多的评论家们开始拿他和托马斯·爱迪生、亨利·福特相提并论。如果说乔布斯真的“定义”了整个产业,那么,在他以每一款闪耀的“乔氏产品”定义之前,他完成的是一个更为基础的定义——他重新定义了“创新”。何谓“创新”?乔布斯和爱因斯坦、爱迪生、盖茨有很大的不同,他甚至没有自己绝对的学说、发明、控股权,但他是一个完美主义的“工匠”——他对产品方向的惊人前瞻力与判断力告诉我们:创造性地使用别人的成果也是创新,追寻一种完美的用户体验也是创新……“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公众对乔布斯的纪念,不如说是对“极为出色的美感、易于使用的体验”的感激与吁求。
与其说我们在哀悼乔布斯,不如说我们在忧虑于类似“钱学森之问”的命题——中国什么时候会出现一个“乔布斯”?某种一样上说,这个问题与“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问鼎诺奖”其实是一个意思。“乔布斯”的出现,离不开一下几个核心要素:一是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乔布斯几起几落,也优雅也自大,也完美也无情,在一个“是对手也会是朋友”的市场机制中,秩序与底线宽容了他的创意与才情;二是严苛而公正的创新奖励机制,乔布斯无拘无束地穿越各界屏障,离不开美国本土上有着世界上最令盗版者恐惧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笨拙的实用主义与英雄的经验主义大行其道,真正的创新者注定会获得等值的物质与精神奖赏;三是创新立国的生存规则,乔布斯不创新,苹果注定早在巨额负债中“烂掉”,有人说,反观我们的企业,小的融资难,无力创新,大的搞垄断,无心创新——有技术的无梦想,有梦想的无资本,创新落地何其难也。
乔布斯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培育自己的“乔布斯”。网传段子说,乔布斯走了、iphone4S来了,中国山寨厂商抱头痛哭,“尼玛我都做出了iphone5,坑爹啊”。我们山寨了iphone5,却无法山寨乔布斯。就在乔布斯去世的当天,数千名美国民众汇聚在华尔街附近,开始了抗议活动以来规模最大的游行——他们的乔布斯、他们的金融市场,离我们很远,但其实又那么那么近。(邓海建)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