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有一种味道叫香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9 04:21 来源: 信息时报

  

有一种味道叫香港
《岁月神偷》罗启锐著漓江出版社2011年8月

  城市志

  大概和香港作为曾被英国管治的历史有关,这个城市在银幕上为华语观众提供了一大批嬉笑怒骂、英雄末路、生死缠绵的商业电影,而在文字层面催生出来的却又是种种别样的滋味。这几年,内地挖掘香港本土文化的劲儿不小,引进了一大批知名不知名的本土文化人,也让读者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角度领略到了香港在城市变迁过程中的自我构架的变化。李碧华、董启章、西西、也斯、梁文道,不管走的是纯文学路线,还是别具一格的顽童体,从这些文字中流露出的香港,总是那么一种淡淡的味道,说不清道不明,混杂着复杂的怀旧情愫和寻根的乡愁,像一个洗尽铅尘的中年女人,于经年累月的平淡之中方见优雅。

  当然,罗启锐的这本新作《岁月神偷》也不例外。作者是知名导演兼编剧,我依稀还记得去年同名电影上映时的轰动,赚得无数文青眼泪。“在变幻的生命里, 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片头一语道尽机关。当内地首次出版同名书时,冲着电影的声名,我毫不犹豫买了此书。捧回家中细细品读,才发现和我所想像的,甚至和电影本身,干系不大。

  这本书收集了作者六七十年代的随笔作品,记录了当时当日的种种奇闻轶事、人情百态,以及个人的感慨随想。行文之间时不时蹦出一些粤语方言,也不乏电影中一语中的犀利文风。也许是和导演出身有关,罗启锐非常关注日常生活中细微的地方,读他的文字,如同看他的电影,能感受到那种骨子里透露出的伤感,这才是书和电影真正的神似。

  罗启锐所构架的香港,或者说他电影和文字中呈现的香港,始终停留在上世纪60年代。对一个专注细微之物的唯美者来说,童年的所见所闻就是他最大的灵感资源,在他的电影语言里,时间是一个不断吞噬的偷盗者,而他毕生与之不断抗争的武器,就是追忆。和电影一样,随笔集《岁月神偷》的背景是60年代末,这段时空从现实和历史中活生生被抽离出来,割裂开来,在《岁月》的文字中,我们看不到当时轰轰烈烈的六七暴动,反殖的大思潮被各种日常琐事所填充,有时我们并不要求艺术家一定要贴近时代和政治,艺术家应该以自己最具个人化的风格来表现意欲呈现的东西;而有时我们又要求艺术家要有担负社会责任的良知和勇气。

  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中,罗启锐毫无疑问属于前者。电影《岁月》以童年的视角,孩子的眼光,讲述旧时的生活点滴往事,相较于电影,在文字版的《岁月》中,似乎不那么温情脉脉。他的行文是多变的,时而阴冷,时而犀利,乃至刻毒,仿佛世间百态,都跳不出一个“透”字。不管风格怎么变化,对罗启锐,以及经受过其电影温情洗礼的部分观众而言,旧香港,已经成为一个标记,一个可以不断被消费的文化符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纠缠心底的味道。沈莫非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