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多途径“促回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0 01:2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贾华斐
公募基金以获取相对收益为目标。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这点上它们做得并不差。在开放式基金2001年成立至今的十年间,除了在2006年和2009年的牛市,以及今年的市场尚未结束外,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已有7个年度战胜上证综指。
即便如此,业绩长期公开的公募基金依旧被基民以及媒体冠以“不赚钱”的指责。仔细研究后不难发现,公募基金在牛市难以跑赢指数,而在股市下跌或震荡的年份中,即便业绩跑赢指数,但“亏钱”或“赚钱少”的现实同样会令投资者不满。
如此,来自投资者的不信任已经对基金的销售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从各类资产管理行业产品规模增长的速度来看,近几年来,投资者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和阳光私募的热情远远高于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到底如何给投资者获取更多的回报呢?抑或是另辟蹊径,提供回报之外的价值?这是整个基金行业都在思索的问题。
“奔命”短期收益
中登公司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基民的开户数已达3500万,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99.88%。
在很多个人投资者看来,基金产品的收益率决定了自己的投资回报。他们常常会在收益率不达预期的情况下,选择赎回。而银行渠道有时支持甚至鼓励这种购买基金的方式,以至于国内的基金换手率一直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为了提高产品阶段性的回报,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持股周期在逐渐缩短,众禄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甚至有约8%的基金持股时间不到0.1年,同时,大约只有2%的基金持股时间超过1年。此外,基金追捧高估值的股票和博收益的趋势也日趋明显,尤其是2010年以来,许多基金重仓创业板、中小板高估值股票,对业绩不佳的重组题材股、一些前景尚不明确的概念股也颇为热衷,其操作行为越来越像游资。
这种趋势,一方面是基金管理者主动的选择,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基民和市场舆论环境过于重视短期收益,一旦基金短期收益不佳,将面临指责和赎回的压力。很多基金一直为了阶段性收益而忙碌,不得不跟随市场的脚步。
很多基金公司试图稳定一批投资者,来保持规模,赢得从容投资的时间,“定投”这种长期投资的方式为诸多基金公司推崇。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一方式所取得的效果较为有限。
转型“理财顾问”?
业绩真的是基金公司唯一的追求?业绩好,投资者就真能赚到钱?
在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看来,产品的业绩似乎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就可以获得回报,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嘉实某只基金几年来的回报可能有400%,但基金的回报不等于投资者的回报,投资者申购的时点也许是错误的时点。基金公司往往讲自己的产品年化回报是多少,都挺高,但是绝大多数的投资人都挣不到这个回报。”
在一些与他持相似观点的人看来,在保证产品业绩之外,提供足够多的产品供投资者选择,并提供专业的服务,确保投资人可以通过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获得恰当的回报,或许是基金行业更应该做的事情。
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海外,大基金公司很多是理财产品供应商的模式,除了主动型的基金外,如富达这样的基金公司大部分产品是固定收益类,还提供理财顾问业务。此外,国际指数基金巨头先锋集团现在的口号也是“做投资者的理财顾问”。
而基金公司想真正实现这一功能,目前的投资者结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述两位总经理都将期望寄予在国内养老金业务的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