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灏:用正确的心态看待美资企业撤离中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0 06:25 来源: 中国经济网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最新研究结果称,随着中国正快速涨薪“美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日益显现。同时,因为美国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4倍,因此某些商品在美国制造可能更为经济,而由此美国企业回迁的“临界点”已开始显现。在该报告宣布前几天,福特(汽车公司)宣布把1.2万个工作岗位从墨西哥和中国迁回美国。(10月9日《中华工商时报》)
在一些人看来,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曾经被看作是最具投资潜力,最具成本优势的中国,现在突然间失去了魅力,总让人有些沮丧。原因很简单,外企的撤离,意味着资金的流失,意味着工作机会的减少,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减弱。对于主要靠着投资发展的中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要承认的是,事实确实如此。但是,我们更应看到的是对外资的撤离也不需要太过于杞人忧天。第一,外资企业的撤离是个别行业,眼下,尽管中国劳动力价格正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上升,但依然具有足够竞争力和吸引力,特别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也包括美国自身而言。
况且,对于企业而言,一味追逐劳动力投入上带来的优势,并不是长远的发展之计。对于企业而言,他们需要的是低投入、高产出下的利润。中国的问题不在于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而是劳动效率过低。
其次,对于美国企业的回流,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方面的原因,也可以看作是对美国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的不得已的回应。近日,由失业引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正在美国卷起一阵游行龙卷风。说明的问题是,不论是对于白宫而言,或者是对于金融大鳄而言,失业带来的社会压力不可小觑。
为避免国内动荡进一步恶化,政治上需要让步与民众,企业大亨同样也需要考虑本土的稳定。回迁,既是对白宫的“友好回应”,又是对人民群众的正面交代,可以说是一箭双雕。所以说,回迁既有企业运营的考虑,但更多的可能是政治上的需要。
此外,笔者认为,外企的回迁对中国来说,并非全然没有好处。从积极的一面去观察、去分析、去考量这个变化,是会得出很多好的结论来的。比方说,回迁时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收入大幅度增加了,中国的劳动力也值钱了。还比方说,中国的计划生育有了显著的成效,中国的工业化进展迅速,等等。
劳动力价格的快速上升,让一些跨国企业感到中国的优势正在丧失——这是在经济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中国,不可能只是制造大国,永远处在最低端;中国人,也不可能永远是“廉价”的代名词。中国要经历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的过程,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必然的,当然,也必将伴随着的是劳动力价格的提高。
其实,不仅仅是外企,对于中国本土的企业而言也面临着一个高成本、低利润的时代。最近,温州一些中小企业亏损、倒闭,其中资金链条断绝是罪魁祸首,但是与成本快速上升恐怕也不无关系。但是,恐惧和逃避都不是办法,危机之中其实也有机遇存在。在笔者看来,这就是企业一次绝佳的转型机遇。
不过,话说回来,外国企业的撤离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警告。怎样打破劳动力价格上升带来的瓶颈?怎样化解劳资双方的矛盾?怎样提高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怎样让中国本土企业能健康发展,保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值得决策者深长思之,全力应对!(张沛灏)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
报告称部分美资企业撤离中国回迁本土
(责任编辑:王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