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区域华西:从小到大,从无到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1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黄烨 张竞怡

  区域华西:从小到大,从无到有

  区域华西:从小到大,从无到有

  区域华西:从小到大,从无到有

  不管是初级阶段的第一产业农业向第二产业工业转型,还是更高阶段的工业反哺农业抑或工业向第三产业转型,都需要坚实的配套——合理的区域规划,支撑产业的转移和产业的发展。对于正在转型或“早就开始转型”的华西村来说,他们在区域规划上同样有独到之处。而华西村区域格局的变化,本身又可以理解为华西村的另一种“转型”。

  一分五统辐射周边村

  华西新市村,或按当地村民的说法“大华西”,某种意义上只有两部分组成:华西村中心村,即以原先的老华西村为核心组成的区域;另一部分是周边村,即从2001年陆陆续续并进来的新村

  “在华西村刚建村那会儿,我们整个华西村的区域面积才只有0.96平方公里。”华西村70岁高龄的老村民孙晋高在和《国际金融报》记者交谈时感叹道,“但现在,我们村已经有超过35平方公里的面积了。”

  资料显示,从2001年开始,华西村就开始兼并周边相对贫穷的华明村、前进村、泾浜村和三余巷等20个村庄,形成了华西村目前面积比中国澳门大、人口达到6万人左右(原先的老村民2000多人左右,2万多外村人员)的新村,准确地说,华西村目前真正官方的名字是华西新市村。

  实际上,华西新市村,或按当地村民的说法“大华西”,某种意义上只有两部分组成:华西村中心村,即以原先的老华西村为核心组成的区域;另一部分是周边村,即从2001年陆陆续续并进来的新村。不过,在行政划分上,华西新市村(原先20个村)目前被划分为13块区域,命名上依次就是华西一村、华西二村,一直到华西十三村。据悉,这13个村在行政上既有独立之处,又会一起处理整个大华西村的事务。

  按吴仁宝老书记的介绍,华西村对新吸纳的“成员”采取的是“一分五统”的政策。“一分”指的是村企分开,村规村,企业归企业,被吸纳村子的村委会仍由原村村民选举,实行村民自治;“五统”是指,加入华西村后,由华西村实行经济上统一管理,劳动力统一安排就业,福利统一发放,干部统一使用,村镇建设统一规划。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华西村很多村委干部的名片之后,都会加上“华西某村的党委书记”这一称号。

  2011年正好是华西村使用“一分五统”政策十周年的纪念日。根据官方说法,目前已经形成了“小华西帮助大华西,大华西感谢小华西”的良好氛围,创造出“小华西提升大华西,大华西正成为金华西”的崭新面貌。

  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华西村党委常委吴蕴芳和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华西村集团工会副主席朱蕴海均肯定了“一分五统”政策给大华西村和“后来者”的变化——收入比原先高,生活比原先富足。“一分五统”也让大华西村中的周边村民实现了养老制,不用担心就业,也不用担心收入,甚至定期每个月都会有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送福利。据介绍,华西还设立“敬老奖”,只要哪家有年满80岁、90岁、100岁的老人,每个直系亲属分别能拿到100元、1000元、10000元奖金。目前为止,已有两个百岁老人家庭,都是37口人,分别拿到了37万元的奖励。

  江苏媒体去年报道的一则数据也显示,“一分五统”实行10年以来,“华西村仅在一村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总投入就超过3亿元,粮款、保养金和福利三项的总数达到4821万元,人均超过1万元”。

  共同致富不忘育人才

  不过,最让华西人骄傲的还不是生活条件的改善,是人们素质的提升。据了解,华西已有30多位青年人走出国门

  华西村可不是一夜致富,老辈的华西村民对华西人的财富变迁依然感慨良多。

  “1961年建村伊始我就生活在华西村了。我什么都经历过了,我的经历反映了华西村的变迁,华西村民现在的生活和以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孙晋高回忆:“我们的生活也不是一下子就好的,而是慢慢变好的。上世纪60年代,我住在12平方米的小破房里,吃的是糠,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当时虽然分给每人一亩田地,但田地质量参差不齐,在工具落后的情况下,耕种很辛苦,村民为改造田地白天干完晚上接着干活。外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入华西村。”

  “后来,村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开办五金厂,村民的收入渐渐多元化,生活也开始好了。就拿住房来说,我们家已经搬了四次,改革开放的1978年,当时我还在华西村小冶金厂工作,那年我第一次搬家,离开了居住多年的小平房。1988年,我们全家又搬了一次。1993年,我们家迎来转折,正式搬到了我们村自己建的别墅(华西村第一代别墅)。2003年,我又住上了时髦的欧式别墅……”

  不单单是住房,华西村村民的衣、食、行、用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衣”已经从补丁装到时尚装,从旧三件到季季添,现在华西人想穿啥就穿啥。出门,各色名牌服装随意挑;在家,自有品牌服饰都有选。“食”也从麸皮糠到营养方,从薄粥汤到保健康,现在华西人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华西村还专门聘请大厨、名厨、营养师,所有村民家庭,都选出一名代表(家中负责掌勺的)去学习营养知识、健康搭配,能够按照家庭成员的具体身体情况量身打造、因人制宜。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在华西每个家庭都有小轿车,加起来共1000多辆,平均每个劳动力都有一辆车。村里进一步规划,两年内要把华西农户的车辆逐步由新能源交通工具代替——进一步实现“上班公共车,出门节能车”。此外,现在华西人家中,各类现代化家用设施齐全,处理家务简单便捷。年轻人都用起了电脑,连老年人也都配起了手机。

  “现在,我和老伴除去房子,还有100多万元的积蓄,如果将儿子的算在一起,一家人也有上千万元资产了,日子过得很好。”孙晋高可不是个案,记者了解到,华西村大部分村户都达到了千万资产水平。

  不过,最让华西人骄傲的还不是生活条件的改善,是人们素质的提升。“华西村的第三代基本都是大学生。”孙晋高自豪地告诉记者,“我的孙子现在就在美国读博士。”据了解,华西已有30多位青年人走出国门,到美、日、韩、德、英、意、澳等10多个国家留学深造,学成归来投身华西建设。

  除了培养本村的人才,华西村也力邀各方人才加入。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华西村金融投资总公司负责人包丽君告诉记者:“没有什么比人才重要,对于我分管的金融服务业来说,除去盈利目标,老书记对我的要求就是引进人才,每年不引进几位副总级别以上人才可不算完成任务。人才激励机制方面,金融投资公司方面,高级管理人员可以持一部分股份。”

  对于人才,华西村尽显诚意,现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就表示:“龙希大酒店的一部分功能是酒店式公寓,我们将它免费提供给全国各地来华西工作的,对华西有贡献的人才住宿。”

  华西模式随时应变中

  华西没有模式,固定形成模式,为了模式去做,那么新生事物肯定就接受得少了,华西一直在变,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变化

  不管是“一分五统”,还是“共同致富”,华西人的美好生活世人有目共睹,也有不少人想要找出华西致富的模式。

  吴协恩对此坦言,“华西没有模式,固定形成模式,为了模式去做,那么新生事物肯定就接受得少了,华西一直在变,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变化。华西对其他村和企业的失败、成功都会进行分析,成功经验能借鉴则借鉴,失败案例能避免则避免,一切都结合华西的实际情况。”

  虽说没有模式,但记者也发现华西发展中的一些独特之处。

  首先在管理上,按华西村有关人士介绍,所有的决策和议题是由三方面——党委会、村委会和华西村集团公司共同组成,即党委会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村委会执行民主决策,华西村集团公司是具体决策的执行者,“同时在华西村里,三方面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又互相穿插,以避免行政效率的低下和行政决策的‘走过程’等”。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华西村集团公司是一家颇为独特的公司——在中国已经不多见的集体公司,该公司涵盖了农业建设、冶金、房地产、建筑甚至航空等业务。而按村民孙晋高的说法,在集团公司成立之初,就集中了当时0.96平方公里范围内村民的资金,“当时是按自愿原则,每户出资几百到几万元入股集团公司”。

  这实际上也从侧面解释了华西村老村民三方面收入的来历——基本的工资、福利(或奖金)及股份分红(即华西村公司的收益分红)。对此,吴蕴芳表示,“准确的表述是,村民的收入来源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即工资;共产主义按需分配,即福利;资本分红,即集团公司的分红。由这三方面组成了居民的收入。”

  “现在,我们仍可按自愿原则入股华西村集团公司。”朱蕴海说,但会有一定的门槛,且一旦中途退出,就不能享受到华西村集团公司带来的股份分红收入。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华西村的土地管理也颇具特色。华西村包括中心村和周边村的整个土地资源亦全部掌握在华西村集团公司手中。“华西村的土地比较稀缺,这就需要华西村集团公司进行统筹安排”。

  近年来,在“一分五统”的基础上,华西村对全村仅有的35平方公里的村域格局进行了改造,形成了“南面钱庄、北面粮仓、中间天堂”的整体规划。

  “南面钱庄”指的是以华西村当地的龙砂山南面的区域被定为工业区域,华西村有名的钢铁厂、化纤厂均在该区域,而且,该区域集中了华西村几乎所有的与工业有关的项目。“北面粮仓”指的是龙砂山以北的区域全部发展农业项目,准确地说是掺入了旅游业的高科技农业项目,这块区域满足了华西村全村的粮食需求,并将此作为华西村向第三产业——旅游业转型的重要平台。“中间天堂”主要集中在华西中心村的区域,即华西村的居民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代别墅到五代别墅就全部位于该区域。

  吴蕴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华西新市村的华西三村、四村、五村、十二村和十三村在区域规划上被划分为“钱庄”,华西新市村的六村、七村、八村、九村、十村和十一村被划分为“粮仓”,剩下的一村、二村和三村的部分区域被划分为“天堂”。

  “其中,钱庄担负着全村的经济重任;粮仓除了发展旅游业和满足粮食自给自足之外,还承担很多村民的就业;‘天堂’主要是华西村的居民在居住区,简而言之就是为老百姓建房子。”吴蕴芳说。

  吴蕴芳强调:“由于土地使用的用途和支配等均由华西村集团公司进行管理。这在某种程度上促成华西村现在‘南边钱庄,北边粮仓,中间天堂’的格局。”

  “这样做的好处是最大程度地节约了用地。同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后来并入的周边村的利益——我们每年会划拨7000万元至8000万元对周边村进行补贴。而且,另据我们测算,部分区域的种田收入实际上每亩还亏损了200元。”吴蕴芳表示,“这实际上带来的是实惠。”

  记者还得知,华西村集团公司在土地的支配中提供了一个平台——为非隶属华西村集团公司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平台。据了解,华西村目前专门开辟了一块“私营企业园”,并得到了当地不少私营企业主的认可。

  相关链接

  华西村有没有模式

  按吴协恩的解读,华西村模式根本不能称为“模式”,因为谈到“模式”就意味着“僵化”、“故步自封”,反而不能取得未来发展的空间。

  实际上,对于华西村的发展,今年4月底,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读称,华西村第一个特点是以本村的资源为条件,进行了工商业开发,即本地资源由本村群众自主的工商业化或自主的资本化及自主的开发和自主的资本化。温铁军称,第二特点是小村优势,小村优势有一个特点:在很多冒风险的决策上比较容易达成一致,“大多数进入工业化的村都具有小村优势特点,也就是说在工业化初期,人口一般都不到一千。人口在几千人的大村很难达成一致,当遇到要作风险决策的时候,大家往往各执一词,就失去决策机会了”。在温铁军看来,华西村第三个特点是村内精英的引领作用非常重要,比如,当年老吴书记是劳动模范,对村里很多言行都有巨大影响力,而小吴(吴协恩)经过多次考验,才接班成为华西村第二代掌门人。

  “这三条只要有就可以借鉴,没有就借鉴不了。”温铁军说。

  另外,温铁军并不认同所谓的“华西村家族化的管理模式”,因为“华西村有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肯定不能家族化,否则股东会卖你的股票,认为管理模式不持久,因此上市公司不可能是家族化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