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戴枷锁 银行揽储压力倍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1 01:1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曹金玲
作为揽储利器,火爆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会否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的出台而“退烧”?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昨日从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伴随银监会日前正式发布《管理办法》,银行未来吸收存款的压力或将加大;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仍对《管理办法》的落实情况保持观望。
理财产品“热闹”依旧?
“9月份以来,理财产品发行依然非常‘热闹’。”一家中资银行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坦言,“9月末的季度指标达标压力很大,压过时点的理财产品发行火爆。”
每逢季末,各种超短期理财产品蜂拥而至。公开数据统计显示,截至9月28日,9月份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2149款,创下今年以来月发行新高,环比增长14.7%;其中,投资期限为1~6个月的短期产品发行了1954款,环比增15.8%,占比高达91%。同时,“短打”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水涨船高。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底,银监会就对上述《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拟要求商业银行应按规定对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级,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按照风险匹配原则,将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
10月9日,银监会正式发布《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将存款单独作为理财产品销售,不得将理财产品与存款进行强制性搭配销售。商业银行不得将理财产品作为存款进行宣传销售,不得违反国家利率管理政策变相高息揽储。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乱象并未减少,”一家城商行总行理财产品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新规的推出会对一些压着时点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造成较大影响。”
所谓“压着时点”的理财产品,其吸存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将理财产品结束日设定在月末,届时理财资金从表外回到表内,成为客户的活期存款,而客户往往不会立马取走资金;二是在月末申购结束,募集期内的客户申购资金表现为银行表内存款,并在账户中“安然”度过月末考核时点。而通常来说,第一种手法被银行更多使用。
存款压力持续加大
“为了吸收资金,以往银行会从综合收益的角度出发,在客户提供一定活期存款后,继而给予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上述中资银行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坦言,“事实上,由于节假日情况等多重因素,银行仍可能找到一些方式来规避新规,比如与客户‘另行’约定资金在银行的活期存放时间,同时提供一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等;又比如‘另行’向提供存款的客户以现金返点等。”
该中资银行人士认为,理财产品新规的最终执行情况仍有待观察,主要原因在于今年商业银行存款压力持续加大,使得其不惜成本吸收资金以达到贷存比指标。
“存款压力始终很大,”一家大型国有银行上海分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也对本报记者表示,“过去,大企业、大项目的贷款能为银行带来一定沉淀资金,今年企业会反过来与银行谈判:提供一定存款之后,贷款利率需要适当下调。”
“这让银行变得非常被动。”该负责人说。
另一家国有大行福建省分行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存款压力加大,也与民间借贷活跃密切关联,大量存款流出银行体系,‘投身’收益率更高的民间借贷。”
上述中资银行人士还称:“今年,各家银行贷存比达标压力都非常之大,一些银行已经出现新增贷款负增长。需要注意的是,要谨防年末出现银行暂停放贷,甚至迫使企业提前还贷等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