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员工爆料:古驰商品丢失要店员连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1 01:2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有业内人士认为不排除这些离职员工通过劳动纠纷专门获得赔偿的可能性
郑爽 石媛
近日,深圳古驰(GUCCI)旗舰店被已离职的前员工爆料,称店内商品如果丢失,店员需“连坐”承担责任,按照该商品零售价赔偿。
昨天,《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获悉,近日在网上公开发表《集体辞职的古驰员工致古驰最高管理层的一封公开信》(下称“公开信”)的深圳古驰旗舰店(下称“深圳古驰”)的五名前员工(已于8月离职),目前已委托律师向深圳罗湖区劳动监察部门提出维权投诉。
负责本案的劳动监察部门深圳罗湖区人力资源局侦查中队廖文飞向本报证实:“此案已立案调查。”此后以“不方便”为由拒绝透露详细情况。
而古驰(GUCCI)中国的公关负责人昨天向本报表示,公司对此事正在跟进,这两天会给大家一个说法。但对于公开信中投诉的事情,该负责人未予置评。
纠纷由来已久
“每日站立超过14小时,工作期间不得小憩、喝水或进食,孕妇一视同仁,上厕所时间严格限制,点货到凌晨两三点却不计加班费……”在公开信中,深圳古驰的前员工描述了这样的工作状态。
代理此事的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乾武告诉本报记者:“前员工对古驰的控诉主要是公司在用工管理上过于苛刻,而且在让员工打卡后要求继续加班却没有支付加班费用。”
杨乾武表示:“员工的投诉请求包括:立即支付拖欠的加班费并加付赔偿金;立即支付被迫辞职的经济补偿金;赔偿其他非法行为造成的损害。”
据离职员工在公开信中透露,深圳古驰实行“综合工时制”,即以每月的工作时间总和为标准。以古驰上一天班轮休一天的上班方式计算,在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之下,如果一天工作16小时,员工在该天便能获得8小时的加班费用,但在综合工时下,第一天的额外加班时间却被第二天的轮休平均为标准上班时长。而这被离职员工认为掩盖了公司非法克扣其加班费。
而深圳古驰离职员工表示更无法接受的是公司的“连坐”赔偿制度,即公司一旦发生丢失商品现象,就要求所有的员工按照商品的零售价一起分摊损失。
一名已离职的深圳古驰前员工对本报记者描述,一位同事刚休完产假回来的第一天,领导就要求其支付休假期间店内丢失物品的分摊金额。“公司的很多奢侈品已经投了保险,所以事实上公司分别从员工和保险公司得到双份的‘赔偿’。”
古驰中国与员工之间的纠纷似乎由来已久。
杨乾武向本报透露,在2009年到2010年间,古驰北京和深圳的数名店员就曾分别向当地的劳动仲裁部门投诉要求古驰公司支付加班费用。今年8月份亦有一名离职员工向北京市朝阳区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称其为古驰中国工作的5年时间内,古驰中国未支付任何加班费用且加班超过法定标准。
此次参与投诉的一名离职员工雪华(化名)向本报透露:“前些年陆续都有离职员工通过律师向古驰公司发送律师函要求支付加班费,大部分投诉都被古驰公司出面与员工私了而告终,2010年前离职的员工大都得到了赔偿,但只有签署了古驰出示的一份有关不透露赔偿及相关事宜的协议才能拿到钱,一般工龄一两年的离职员工能拿到2.5万~3万元的赔偿。”
根据杨乾武的介绍,这次五名前员工投诉案中,其中一人较先提出投诉,但劳动监察部门以双方都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为由建议辞职员工申请劳动仲裁。
公开信事件后,古驰中国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被这些离职员工投诉的内容。因此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不排除这些离职员工通过劳动纠纷专门获得赔偿的可能性。这名业内人士表示,古驰中国深圳员工的纠纷不带有普遍性,如果是古驰中国区所有城市的员工都这样才是公司行为,一个店不能代表公司行为,很可能是店铺内部员工的矛盾激化导致了现在的结果。“国外公司所有规定都是统一的,不可能一个店一个管理办法。劳资纠纷这种情况在中国比较普遍,而古驰又是外国公司,不会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很可能解决办法就是给员工一笔赔偿,避免更多的麻烦。”
业内人士:这绝非个案
面对这场奢侈品大牌与员工之间的劳动争议,一名奢侈品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这绝非个案。”
根据该人士介绍,由于奢侈品牌在中国的快速扩张,门店装修好之后便立即开门营业,店内的甲醛都还没挥发掉,店内的工作人员在这样的条件下身体肯定会存在隐患。
“而且奢侈品牌大都由当地比较大型著名的商场引进,因此受到的监督力度不是很大,类似的事情一直存在很多年了,实际情况可能远比这个严重,并且不局限于某个品牌。”上述人士补充说。
同时,在世界奢侈品协会(微博)中国首席代表官欧阳坤看来,奢侈品牌对于员工的种种硬性规章制度缘于奢侈品牌疏于对员工进行系统和完善的培训。
“奢侈品牌在招聘时对人员的要求很高,但招到之后基本上没有系统的上岗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很多纰漏。”欧阳坤指出。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奢侈品牌在国外对上岗人员的完善培训,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别?欧阳坤分析:“在欧洲奢侈品消费是把文化放第一位,因此特别重视对人员的培训,但中国消费者大都关心价格和能否买到,因此奢侈品牌习惯了简单的买卖行为,扩张得太厉害但管理和人员的培训却都没有跟上。而且培训人需要成本,品牌尽量把这些成本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