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丁纯教授看中欧资本博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1 09:17 来源: 中国经济网9月20日举办的”第四届中欧资本论坛”上,来自中欧两国资本市场的专家就当前市场形式提出了各自的意见想法。会后,记者有幸联系到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丁教授通过电话接受了本网记者的采访。
问:请问丁教授,您觉得现阶段这个经济形势,包括欧债危机和中国通胀等,它们对于中欧经济对话会形成怎样的影响呢?
丁:这个影响应该一分为二来看,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坏的方面来说,中国通胀造成经济方面的负担,加上英美对我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使中国被动跟随美国进行调整。如果中国不跟随美国和全球的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将可能产生更大的升值压力,中国外汇储备重新加速上升,流动性过剩可能再次上演,推高物价水平。而从好的方面来讲,如果欧洲某些国家缺资金,就会购买中国债券,这样利于中国资本进入欧洲。所以这个现状是个双刃剑,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论。
问:最近德法两国提议的金融交易税草案引起资本市场的争议,请问您对这个草案有怎样的理解和看法呢?
丁:这个金融交易税草案原本来自托宾税的设想,本来是为了减少投机,降低交易支出,增加成本。然而因为欧债危机的压力,外汇交易动荡,加剧了主权债务的问题。其实这个草案的提出更多是想惩罚美等金融投机较厉害的国家。
这个草案的提出是可以理解的,但因为前景比较复杂,短期也看不出成效。而且里面涉及很多问题包括谁负责征税,对谁征税等等,不同的地区可能法律成本也不一样,具体如何操作,这其中又牵扯到一个合法性的问题。
所以,预计金融交易税草案将面临着大量的反对意见,它的具体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问:最近,海外市场上中企的信用危机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请问丁教授,您对中企重建信誉有怎样的建议呢?
丁:中国企业重建信誉这条路会很长。因为不管是体制也好,中国企业自身也好,都面临许多变革。目前,中国企业并不是市场化、很规范化,比如在西方国家眼中,我国的政府企业由于政府控制不能算是市场企业,而民营企业又因为规章制度不健全,和正规企业差距很大。
所以,中国企业要重建信誉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要不断修炼,由不适应到习惯,由不成熟到成熟,熟悉人家的制度,遵守人家的规则,不断升级。
同时,另一角度来说,当然也不排除国外存在偏见,带着有色眼镜搞商业歧视的可能(我们把别人妖魔化,别人也把我们妖魔化)。毕竟这是个资本博弈的时代,资本市场说到底还是要争个谁输谁赢的,所以一旦一方出现弱势,反应激烈也是难免。
因而,中国企业的所谓“重建信誉”牵扯到国内外双方面的问题,需要加以时日才能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