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人力配置看国考大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4 00:5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被称为“国考”的2012年国家公务员招考昨天正式启动,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了考试大纲和招考职位表。有媒体统计发现,11年来,录取人数增加了近3倍,但报名人数增长更惊人,从3万余人到141万人,高达42倍。
“国考”之热,一年热过一年,甚至近乎“畸热”。以前人们已经谈过很多,青年人争相入“府”,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考生多为大学毕业生,如果能考入公务员系统,可避免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岗位争夺中继续“混战”。同时,公务员工作较为稳定、收入相对丰厚,也给了很多人以美好的预期。另外,“官本位”的观念至今仍很有市场,许多人选择一步到位,投身于公务员系统,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从单一维度看,“国考”大热,对于党政系统选拔优秀人才很有好处。政府系统需要社会精英,需要有抱负的青年接受挑选。如果粗略地将社会部门分为三大块的话,那么政府部门无疑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块。政府部门生产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而产品、服务的质量直接跟社会大众的幸福指数密切相关。党政系统需要大量人才,需要社会精英。大量的青年愿意选择进入行政系统,愿意为公众服务,本身不是什么坏事。
现在的问题,在于“国考”的“畸热”。“畸热”的背后,则是政府系统吸引力过强。因为“官本位”,因为福利好,因为工作稳定、退休后还有一个好的保障,种种“诱惑”吸引了大量青年愿意来走“国考”的“独木桥”。目前的行政系统中,还存在着一些积弊。少数部门福利超出社会民众的一般理解,是公认的事实。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社会精英过于集中在政府体系之内,那么,从社会整体的人力资源配置角度看,有失调和不平衡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容小视。
如上所述,社会部门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二是营利部门,三是非营利部门。从职能的划分来看,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政府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制定政策与监管,提供公共服务与产品;营利部门主要是提供其他各类产品与服务;诸多的非营利部门,则是政府有效的“减压阀”和“稳定器”,还有着不可忽视的精神功能,且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任。有学者将三者之间称之为“伙伴关系”,即密切合作、相互有所分工和协调的关系。
相对而言,当“国考”大热乃至“畸热”时,意味着在过强的政府部门吸引力之外,营利部门和非营利部门的吸引力不够,有时候甚至远远不够。事实上,在营利部门中,又有明晰的区分。大型垄断企业的吸引力,比之一般的中小型、微型企业,又要大出许多。这其中自然也有规律可循,即越靠近权力的地方,对众多青年人吸引力越大。这当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一个健康、富有生机的社会,必然是不同社会部门协调、均衡发展的社会,是政府、市场与非政府机构之间和谐共存的社会。如果某一个社会部门发育过于良好,各类资源过于向其倾斜,则很可能影响到其他社会部门的发展水平。一旦“短板”出现,依据所谓的“木桶理论”,理想中的协调与均衡发展,自然也就很难实现了。
回头来看“国考”的大热,当优秀人力资源过多配置在政府部门时,问题已经显现。治国与行政固然需要社会精英,但如果太多的精英选择“坐机关”而不是去创业,社会难免会失去许多活力。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另一方面,众多优秀青年、社会精英的首要选择是成为公务人员,必然会在价值层面产生示范和引导效应。显然,从整个社会来说,不仅需要优秀行政人才,还需要敢于创新的商业精英,以及愿意奉献于公益事业、耕耘于非政府机构的有为青年。唯有当人力资源合理地配置在各个部门当中,不同社会部门间在人才方面的“短板”现象才有可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