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瑶山处是我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4 10:37 来源: 经济日报在我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京广线上,有一条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我国最长的双线电气化隧道——大瑶山隧道。
1988年11月,全长14.3公里的大瑶山隧道建成通车。当时正准备结婚的复员退伍军人陈松山分配到这里当桥隧工。23年来,多少人因耐不住寂寞和艰辛,来去匆匆。而陈松山正如这大瑶山深处的一棵劲松,又仿佛铁轨上的一颗道钉,默默无闻地在这里忠于职守。“汽笛悠悠白云飘,大瑶山处是我家”,这么多年来,陈松山始终立足岗位,忠于职守,无私奉献。
10月9日晨,记者赶往广州火车站,乘坐肇庆开往郴州的K9050次列车。11点48分,列车到达坪石车站。
坪石是座山城,就连火车站都建在狭山之中,在站台上低头就能见到滚滚的武江河。坪石虽然是个镇,但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之地,汇集三省人流、物流,显得比一些县城还要热闹、繁华。
汽车行驶在S形山路上,记者生怕掉下去,每当转头俯视峡谷下那条流淌的武江时,脚心不免有些发凉。可陈松山和他的工友每周都要经这条路进山出山、上班下班。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行程,记者终于来到了大瑶山深处的大瑶山北桥隧工区。13时55分,记者见到了身子骨硬朗、国字脸庞黑里透红的陈松山。陈松山今年48岁,身高一米七五,着黄色工作服,黑亮的眼睛,坦诚的微笑,有力地握手,仍不失军人的特质。他逐一向我介绍年龄与他相仿、体魄同样健壮的6位工友。他指着篮球场旁一字排列的两栋两层楼房说,这就是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地方。他说,过去靠接山溪水饮用,去年上级拨款打了井,解决了饮水难的问题。他还说,从2007年起手机在这里有了用武之地,得知女儿考上广州师范大学的那次通话是令他最感幸福和难忘的回忆。同样让他感到自豪的是,今年6月底,他又接到了儿子考上东莞南博科技大学的消息。
陈松山对其艰苦的工作环境和难熬的寂寞并不以为然。他领着我上楼参观他们的文化室和卧室。文化室有电视和一些书刊,在文化室的“亲情寄语”墙报上,记者看到了陈松山和每位工友的合照、寄语。陈松山妻子颜孝清的语言是“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来到陈松山的卧室,一张一米二宽的木板床上,一条毛巾被折叠得四角分明,靠窗处是一张一米宽的书桌和木椅子,显得干净、整齐。陈松山指着窗上方的一台空调说,这是单位给装的,他是工长,一个人一间房,工友是两人一间房,都装有空调,言语间流露出满足和感恩之情。我想,陈松山正因为有着这种知足常乐的境界,才如此静心扎根于此。当记者与陈松山进一步交谈之后,才得知这份坚守背后更多的故事。2005年,陈松山的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两个孩子即将面临高考和中考的紧要关头,老婆一人难以承担家庭重担,就找领导反映,要求把陈松山调回乐昌。领导很理解陈松山家中的困难,经研究决定调他回乐昌桥梁工区。当接到调令时,陈松山又不想回去了。为什么?陈松山坦然地告诉记者说,回到离家近的单位上班,能照顾家,当然好,但来到新岗位,情况我不熟,一切又要重新学,学慢了或学不好,影响工作。再说我在大瑶山桥隧工区工作了十几年,对那里的每一颗螺丝钉都熟悉,还有我那班知心知暖的工友,我走了他们怎么办?如果他们和我一样一个个走了,这大瑶山交给谁?陈松山毅然退回了调令。记者问:“你打算在这里干多久?”陈松山不假思索地回答:“兵头将尾,干到退休!”
记者提出到他们工作的大瑶山隧道去感受一下,陈松山拿了一件黄色工作服让记者穿上。寒露已过,大瑶山深处十分清凉,可当记者穿上不透气的化纤工作服在隧道里行走了不到200米,就汗流浃背了。然而,即使在炎热高温的夏天,陈松山他们也要穿着这身不透气的工作服作业。据介绍,他们每天要在隧道里工作六七个小时,尤其是货车通过后,粉尘飞扬,他们每次从隧道出来,除了牙齿是白的,其余全是黑的了。
“这些不算什么。”陈松山深情地说,“我愧对我老婆,两个孩子出生时我都不在身边。女儿出生一个星期后才见到爸爸。1992年出生的儿子,半个月后才看到我。当时在9号断层抢险,我们的口号是‘人在阵地在!’”
2006年7月15日,乐昌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水,陈松山不顾自家安危,火速来到车站乘上抢险车赶赴大瑶山隧道。在9号断层处,他发现边墙大量涌沙涌水已将道床淹没,如不及时将中沟的水疏通,道床石渣将会被水冲走而导致道床悬空,一旦火车驶来,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紧要时刻,陈松山跳下水深齐胸的中沟,打捞出中沟中滑落的盖板和杂物,疏通了中沟中的积水,排除了安全隐患。
日斜话别时,记者发现一个细节,当我们一行与工友们一一握手告别时,部分作业的工具遗留在工地,细心的陈松山不声不响、悄悄把其扛回来。
23个春秋,陈松山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模、广东省劳模、共和国铁路楷模提名奖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