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安徽机制建设贯穿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全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4 18:03 来源: 中国财经报

  预算数据的合理性、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收支管理的能动性和省级调控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李继学 朱艾勇

  本报讯 安徽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注重机制建设,贯穿预算编制、执行、考评全程,提升了预算数据的合理性、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收支管理的能动性和省级调控的有效性。

  安徽省自2010年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以来,坚持以“建机制、强管理、提绩效”为工作思路,注重夯实基础、科学编制、强化执行、考核考评。

  一是主动履职,建立预算编制互动机制。安徽省成立了省级预算编制工作小组,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税务部门联合成立预算编制审核工作小组,会同相关部门和经办机构共同建立了基金预算联合编报、会商、会审、批复、考核等项制度,注重横向协调配合、纵向沟通联系,积极构建能调动各方积极性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

  二是规范运作,建立预算审核制约机制。在全国率先编制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手册(试行),统一预算口径,规范预算编制行为,创新编制方式方法,细化编制参数。在全省统一了预算编制程序,严格按两上两下程序编报,规范有序编审。省级预算编制小组根据统一的计算口径,分类分层审核,包括政策性、逻辑性、合理性、重要性的审核等,实现精细、精确编审。

  三是注重实效,建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注重收入征管,抓征缴、抓基数、抓清欠,多措并举,形成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定、税务部门征收、财政部门监管”的征管机制。注重支出规范,根据基金预算确定支出计划,严格按政策规定支出,严把基金支出关口,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审核,加强预算执行分析。

  四是强化考评,建立预算管理长效机制。细化指标,财政厅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税务部门印发了《安徽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考核试行办法》,设置科学的指标口径,注重考核预算编制是否合理,考核预算的执行质量和管理水平。规范考评,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税务三部门成立了预算考核领导小组,印发考核实施方案,并依据各自职责分工,抽调专人开展联合办公,明确责任,规范操作,确保考核结果公平公正。注重运用,针对考评结果建立综合考评奖励制度、基金征收奖惩制度和基金预算约束制度,对预算管理工作做得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相关任务或不达标的单位给予相应惩罚。

  总体来看,安徽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工作注重协同性工作、全过程管理、制度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预算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初步实现“四个提升”:

  提升了预算数据的合理性。以养老保险基金为例,2010年各地“一上”上报养老保险基金保费收入预算为223.7亿元,经省级基金预算编制小组联合汇审后“二下”数据为244.5亿元,增加20.8亿元,增长9.3%。

  提升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通过编制与执行、分析与通报、考核与激励等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2010年,安徽省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38.2亿元,完成预算的103.2%;基金总支出345.5亿元,完成预算的96%。

  提升了收支管理的能动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采用通报考核与激励约束,调动了各地强化基金征缴与收支管理的积极性与能动性。2010年,该省养老保险基金清欠6.2亿元,较上年增加1.4亿元,增长29.2%,进一步增强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提升了省级调控的有效性。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为例,全省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基金规模已由过去的3.3亿元增加到2011年7月底的80亿元,净增76.7亿元,省级调控能力大幅度增强,较好地实现了“强管理、促平衡、可持续”的基金预算管理目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