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5 00:59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梁宵

  是争享盛宴?还是抢食残羹?摆在中国润滑油企业面前的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

  据保守统计,中国的润滑油市场需求每年达到500万~600万吨,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润滑油第二大需求国,而在欧洲市场需求下降,北美市场增速几近停滞的背景下,中国每年4%~5%的增长速度也让众多油企趋之若鹜:壳牌就于近日放言,预计2015年之后,中国有望成为壳牌全球第一大润滑油市场。

  巨大的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说则是喜忧参半——占据80%的市场份额,但是却只能分食20%的商业利润——处于“微笑曲线”底部的国内企业一度以价格厮杀来挣扎求生。“大家都竞相大放血,没有谁敢比血多”的评论足以见得竞争的惨烈程度;而在原油价格持续升高的一段时期,国内个别企业更是不乏出现原料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的蚀本惨况。

  无怪乎李亮耀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中国润滑油企业一定要争取合理的利润空间,否则会损伤整个行业发展。”

  据业内人士介绍,润滑油90%以上的生产成本来自于原材料,这部分的成本消耗是刚性的、很难削减,这也就意味着,润滑油的价格降低极少能通过相应的成本降低得以转移,单纯降价只能造成对企业利润的侵蚀。其他制造行业的情况也大抵如此,尽管成本调整的空间可能不会如此逼仄,但是伴随着资源红利和人口红利渐次消失,进一步的成本控制也有心无力。价格战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企业、客户、消费者甚至整个行业的多败俱伤,以最近发生的多起风机质量事故为例,低价中标使企业无利可图,只能以次充好,以牺牲质量、无视风险的代价支撑价格拼杀。

  因此,是时候来反思一下“价格战”的竞争模式了:价格战可以短期卖出产品,但无法长期赢得客户;可以暂时赢得市场,但无法巩固品牌商业地位;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却无法持续获得生命力。经历价格战洗礼的长城润滑油更加清楚其中的“弊大于利”,也更能理解品牌的分量。“传统的制造领域也应该吸纳苹果公司的模式——提高产品的品牌力。”李亮耀表示,“我们的产品可能不会像苹果那么有个性,但是创新的理念是一样的。”

  正是在这样的观念引领下,长城的品牌建设之路也初具成效,今年6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1年(第八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长城润滑油以174.39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其中,这个数字与2004年相比,将近后者的3倍。

  “价值战才是行业竞争的重中之重,品牌既是战略的事情,也是企业寻求市场突破的关键战术途径。”李亮耀对此深有感触,比如长城润滑油此前1万元/吨的SJ级产品,升级换代到SM级之后,每吨的价格就有高达50%的提升,而事实上,两种产品的成本却相差无几。重要的是,后者更加节能环保,更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再次回到本文开始的问题,或许回答会变得更容易一些。相关分析指出,燃料的经济性要求、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发动机的技术革新及行车时的故障解决等都将推动润滑油向更高规格发展,高端市场将成为未来企业的必争之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企业现在不去考虑如何吃肉,恐怕到时候连汤都难啖一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