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财政部解答民生财政相关问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5 06:3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财政部门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去年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有多少?民生支出感受缘何存在差异?今年财政在民生领域将办几件大事?针对这些问题,财政部14日做了解答。

  去年全国公共财政66.3%用于民生

  公共财政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连。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公共需要,服务公共利益,都是直接或间接服务于保障改善民生。

  根据财政部的介绍,2010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体育、农林水利、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城乡社区事务、科学技术、商业服务业等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合计达到59601.82亿元,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66.3%。

  “其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体育这些与民生密切相关领域的支出合计29256.19亿元,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32.6%。”财政部还介绍。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公共财政支出的33.7%,约合30272.34亿元,主要用于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国防、外交以及资源勘探电力信息、国债付息、金融监管等支出,这些方面的支出是公共财政必须予以保障的,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要的。

  民生支出感受缘何存在差异

  目前我国财政收支的绝对规模已经较大,财政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也比以前大幅度增加。但是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且不同群体对民生改善的感受也不尽相同,这究竟为何呢?

  财政部表示,目前,我国财政收支总量较大,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却很低。目前,我国人均财政收入水平不仅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而且世界排名也处于百位之后,而民生保障和福利水平恰恰与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密切相关。

  从支出方面看,有些民生支出是“普惠式”,有些民生支出是“特惠式”。财政部表示,例如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等“普惠式”民生支出,城乡居民都能从中得到实惠,感受会比较明显,但财政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不宜平均用力,应更多地惠及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者,这样,感受就会不尽相同。

  “民生支出的种类比较多,有直接增加个人收入的补贴类支出,如粮食直补等都直接增加了个人收入。而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等相应减少了城乡居民的支出,减轻了生活负担,但受益者的感受可能不如增加收入那么直接。”财政部介绍。

  “用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受益者多为居民个人,直接增加了居民个人收入或减少了支出,因此感受会相对直接一些。而用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也属于民生支出的重要方面,但个人感受没有那么直接。”财政部还介绍。

  今年中央财政三分之二支出用于民生

  据介绍,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2011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约占中央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其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0509.92亿元,比2010年增长18.1%。

  财政部表示,2011年,财政继续集中财力办几件保障改善民生的大事,主要包括: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生均基准定额,继续实施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以及免费发放教科书等政策等。

  ——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水平标准增加到200元等。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加快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建设等。

  财政部还表示,“十二五”时期,各级财政将进一步加大支持保障改善民生力度,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根据我国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孙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