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保荐人避重就轻 比亚迪负面缠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5 07:38 来源: 华夏时报本报记者 路晓丹 北京报道
王传福和他的比亚迪曾经是一个传奇。不到5年的时间成长为国际“电池大王”,14年的时间就跻身“2009中国首富”;甚至连股神巴菲特也对其流露出青睐的目光——2008年巴菲特旗下中美能源正式入股比亚迪,持股比例约为10%。”
然而,近一年来,比亚迪可谓坏消息不断——经销商退网、销售高管离职、裁员风波、中报利润骤降88.6%,以及备受诟病的“气囊门”事件……伴随着一波又一波的坏消息,比亚迪在以18元的低发行价登陆A股后,股价仅经历短暂的抬升就开始一泻千里;至10月10日盘中,甚至一度跌破18元发行价。
中报显示,王传福持有比亚迪570642580股,持股比例24.24%;如以9月30日19.3元/股的收盘价计算,王传福持股市值约为110.13亿元。
面对困境,王传福日前在临时股东大会上坦言:“比亚迪2009年在销售战略上犯了错,只不过当时的辉煌掩盖了问题,如今我们要为过去犯下的错误买单。”他指出:比亚迪开始进入调整年,一是优化管理团队和经销商网络,二是加强品牌设计。而在调整期限上,王传福目前给出的答案是——持续到2013年。那么2013年之后,比亚迪可能涅槃重生,还是可能一蹶不振?我们不妨回顾下这个昔日传奇人物的前世今生。
起于贫寒
比亚迪的老总王传福是个传奇色彩颇浓的人物。他出身贫寒,父母早亡,与兄长相依为命。由于母亲辞世的偶然原因,他因缺考两门课程没能走进当时更加热门的中专,而继续了高中的学习,并随后考入了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物理化学系,开始了他和电池的不解之缘。
由于敏锐意识到手机的发展对充电电池的需求会激增,1995年,王传福放弃了比格电池总经理的优厚职位,和表哥吕向阳一起创立了比亚迪。从镍镉电池到镍氢电池、锂电池,再到进军自有品牌汽车生产,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细看比亚迪的发家史,不难发现其成功的秘诀一则是成本优势显著,二则是前瞻性地进入市场。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引致全球电池价格暴跌,日系电池生产厂商处在亏损边缘,而比亚迪则因为自创生产线,且人力成本低廉,迅速因成本优势而后来者居上,在镍镉电池领域市场份额迅速抢占全球第一。随后,在王传福领导下,比亚迪前瞻性地进驻镍氢电池和锂电池领域,并同样因高性价比迅速取得相应领域的成功。
2003年,从无造车经验的比亚迪出人意料地收购了陕西秦川汽车77%的股权,开启了王传福的造车梦想。同样坚持产品的逆向研发,同样坚持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比亚迪汽车迅速以高性价在市场站稳脚跟,F3车型甚至一度创造了月销3万辆的销售神话。
此时,王传福又将目光放在了企业垂直整合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前者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零部件技术含量,而后者则是一片新的蓝海。
2009年,是王传福目前所达到的事业巅峰,在当年的胡润百富榜上,王传福以350亿元的资产名列榜首,成为当时的中国首富;然而,在2011年的榜单上,王传福的财富已经缩水为185亿元。
遭遇瓶颈
近日,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六十周年校庆企业家论坛上曾告诉记者:成功企业家往往具备的两个重要能力,一个是发现商机并能够不断推进目标实现的能力,另一个是敢于冒险和面对失败的能力。
业绩、股价双下滑,现在的比亚迪显然出现了问题,而王传福对此的态度相当直白。他在近日举行的股东临时大会上指出:此次裁员和调整是为比亚迪2009年的错误买单,当时的销售战略是重经销商数量,忽视了经销商质量,埋下了错误的种子。但是分析人士指出,该公司新车型投入缓慢,新能源汽车的投入短期难以对利润形成拉动等因素也是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王传福战略调整,但是对于公司汽车业务的发展预期上,他依然坚持:“比亚迪将保证每年20%-30%的销售增量,力争完成2015年中国第一的目标。”而对于业绩下滑的解决之道,他将采取的最直接的措施是压缩开支。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今年上半年资本开支50亿,下半年将压缩到30亿,全年控制在80亿-90亿元人民币。2012年将资本开支压缩30亿,控制在50亿-60亿元人民币。”
一位和比亚迪有过较深接触的人士告诉记者:“我认为王传福是一位很专注的企业家,他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着重企业的垂直整合模式的推进及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战略布局。他平时并不是很关注股价的波动,而更热衷于科研和技术。”
中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为225.45亿元,同比下降10.77%;实现净利润为2.75亿元,同比下降88.63%。2011年上半年公司汽车销量为22万辆,同比下降23.37%,传统汽车业务的销量持续低迷拖累盈利。与此同时,近日市场有传言称,比亚迪汽车产业群近期有可能再裁7000人。
有分析人士曾经指出:王传福造车的思路主要有三步,第一步是通过逆向开发低成本推出新产品;第二步是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获得产品在制造环节上的成本优势;最后一步是通过市场销量的高速扩张实现规模化收益。但是这个模式已经带来了新车推出节奏较缓慢、市场诟病企业设计“山寨”等问题,也间接引发了企业2009年销售战略上过于强调数量而忽视质量的战略失误。
Q&A
Q=《华夏理财》
A=德邦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
Q:近期,比亚迪负面消息不断,您如何看待其未来的增长性?
A:从中短期来看,比亚迪业绩面临一定的压力。一方面由于优惠政策结束,传统汽车销量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和2010年以来汽车业务发展速度放缓有关。但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还比较看好这家公司,王传福是一个在长远布局上很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者,而国家层面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利用也是势在必行;此外,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未来所带来的成本节约,以及自制产品技术含量要远高于外购零配件的预期,也使得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的增长。
Q:您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如何?
A: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必将走向多能源方向。但是,从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走向商业化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板块能崛起还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的突破力度和国家的扶持力度。
上榜理由
10月10日,上市仅仅67个交易日的比亚迪盘中破发,不过这个结果恐怕早在意料之中。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下滑超8成,加之上市5个交易日股价暴涨85.56%的不和谐,最终只能以暴跌来终局。此前王传福为了保证IPO成功而降低融资总额和发行价的做法,保荐机构瑞银证券在招股说明书上对公司业绩下滑趋势的“只字不提”,以及比亚迪短期难以改善的经营状况和营销战略失误带来的内部人事动荡,最终让旁观者们看了一场IPO圈钱的闹剧,让部分游资和机构赚了个盆满钵翻,让深度套牢者只余叹息……
近日,王传福在临时股东大会上声称比亚迪正式进入调整期,并宣称2015年实现汽车产销量中国第一的目标不变。这究竟是一场新的闹剧的开始,还是比亚迪知耻而后勇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