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部崛起文化产业高地 资本要素助推产业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7 09: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游人在安徽芜湖方特主题公园海螺湾4D影院观影。(资料图片)
在我国的中东部,一个文化产业高地正在崛起。
从体量看,2010年,上海、江苏、山东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均突破千亿元,中东部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板块;
从增速看,2010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6%,江苏、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5年保持30%的增速,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7年保持20%以上增速,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5年年均增长率达16%左右;
从市场主体看,在今年发布的第三届文化企业30强榜单中,来自中东部6省1市的文化企业占到三分之一。
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中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增速快、活力足、势头猛,文化产业正成为中东部地区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添魅力:科技要素与文化加速融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核”之一。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不仅提升了文化服务功能,开辟了新的传播渠道,也催生出新的文化业态。
10月11日18点,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全媒体电视研发中心内,百余名研发人员还都在工作平台前忙碌着。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专注?正是“云媒体”电视。在数字电视实验室,“云媒体”电视五花八门的新功能令人应接不暇:打开电视读报纸、足不出户逛超市、在线缴纳水电费、视频通话“面对面”……使用“云媒体”电视,感觉就如同品尝一桌数字化的“满汉全席”。
“这是南京三网融合最新研发成果,进入电视营业厅板块,用户可以获得业务查询、节目订购与退订、充值缴费、故障报修等综合服务。”工作人员边说边按动电视遥控器,用4个方向键和1个确认键就完成了全部操作。“收看节目时,按下‘导航’键,云端系统还会对用户平时的喜好和使用特点进行分析,电视画面上会跳出专门为其推荐的节目单。”
据悉,“云媒体”电视目前已整合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四大类媒体,设有阅读、娱乐、营业厅、互联网、商城、万事通等9大板块。“云媒体”电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而成为多媒体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再加上“人机智能互动”特性,它变得更加善解人意。自8月1日投入试运营,已有2000名南京市民享受到“云媒体”服务。
用最前沿的技术去演绎最丰厚的文化,在这方面,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不少企业已开始了探索。3D全息舞台剧《牛郎织女》以3D技术融入传统黄梅戏,一推出就场场爆满,不少年轻人从这台剧目看到了传统戏曲的魅力;徽韵动漫剧《小红帽奇遇记》、《黑脸大包公》通过动漫手法让儿童享受了徽剧、京剧的精华。在与科技的加速融合中,文化产品更有吸引力,更有市场。
精彩观点:
“脱离科技的支撑,文化产业就是单脚独跳。有了科技的‘武装’,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如今,融入了新技术的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生机勃勃,科技给文化插上了翅膀。”
——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薛留忠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
增动力:
人才要素集聚支撑产业
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中东部省市的调研中,记者发现,谁拥有人才,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10月14日上午,安徽合肥市的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排练场里,64岁的老演员梅伟蕊正在教几个年轻演员传统戏“牛郎织女”的唱段。“这一段表现的是织女在人间幸福的感觉,她与月亮说话,与树说话,留恋人间的幸福生活。”梅伟蕊边说边用团扇摆出一个身姿,几个年轻演员认真学习着。
在戏曲院团,人才显得更加重要。近10年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不仅有黄新德、吴亚玲、蒋建国等黄梅戏“名角”,还涌现出了孙娟、余顺等新秀,一支表演艺术人才梯队已构建完成,又有4位演员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蒋建国至今还活跃在舞台上。他告诉记者,“过去讲,一个名角救活一个剧团。现在看,要适应今天的市场,还需要一群名角。为了培养人才,自2001年以来,剧院投入100多万元,每年输送演职人员到北京、上海等地的高等专业艺术院校深造。我们还把一批离退休老教师请回来教年轻演员,让他们尽快成才。”同时,他们还开办了“天仙配”茶戏楼,让观众品茶听戏,让年轻演员登台表演,加速人才培养步伐。
精彩观点:
“文化人才分为三种类型,文化艺术人才、文化管理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发展文化产业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除了培养,还要引进。引进文化人才要搞‘中树移植’,引入一批中青年专家,他们很快能适应这里的环境,迸发出创作的激情。‘大树移植’后往往会水土不服,成活率低,‘小树移植’虽然成活率高,但成材率低。”
——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化厅厅长章剑华
壮实力:
资本要素助推产业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引入资本手段是加快壮大实力的重要手段。
9月27日,2011年度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签约大会在南京举行,共有172个项目获得总额为2.12亿元引导资金。这已是江苏省连续3年成立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同时,省财政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省广电总台等5家公司共同出资20亿元,组建了江苏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投资文化产业中的优秀企业和优质项目。
除了各地纷纷成立的文化产业基金,文化产业资本运作全面提速,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信贷规模、债券发行、信托计划及主题基金数量均创历年新高。从传统文化产业到新兴文化业态,从国有文化企业到民间文化资本,文化在与资本共舞中实现了新的跨越。
安徽出版集团成立于2005年11月,是全国第一家在集团组建的同时完成转企改制的大型文化企业。2008年,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发起成立的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借壳上市,在全国率先以出版业务整体上市。
谈到资本运作,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王亚非深有体会,“出版行业现金流比较稳定,但大多数都沉淀在银行。文化体制改革中,我们这个老事业单位变成了企业,既然是企业,就要按企业来运作。我原来是搞外贸的,有人认为仓库里的书是财富,在我看来是负债;钱放在账上是死的,只有流动起来让它升值才是活的。”
5年来,集团收购或重组了3家印刷企业、2家民营教育图书企业,以及市场星报社、安徽省医药公司等企业,产业链条更加完备,并参股多家银行、证券公司和大型发行企业。与银行合作,以低成本发行10亿元中期债券,积极开展文化金融投资业务。“通过资本运作,形成了文化产业链,资金充足后,用辅业赚来的钱反哺主业,壮大出版实力。有钱干什么?我们不发工资、买好车,用来买资源!我们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出版藏品大系,对传统文化进行完整的梳理。”王亚非说。
精彩观点:
“搞文化产业,要会做加减乘除。加,加大投入,增加利润;减,减成本,减无效资产;乘,搞资本运作,获得利润倍增;除,提高投资收益率。”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倪志敏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
挖潜力:
品牌要素让文化效应放大
品牌能使一件产品脱颖而出,使一个城市游人如织。文化品牌则蕴含着更大的经济效能和人文价值,打造叫得响的品牌正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秘诀。
发展文化产业,江西省并没有太多优势条件。但统计显示,江西省的红色旅游规模已占全国三分之一,这个数字让人惊讶。
“白天看红色景点,晚上看红色经典”,正成为井冈山上的一句流行语,其中的红色经典指的是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记者了解到,有不少游客就是冲着《井冈山》前来的。“看完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后,白天在井冈山上听到的红色故事仿佛在眼前重现,历史中的红色人物好似一个个鲜活起来。”来自山西的游客王伟感叹道。
《井冈山》是江西省委宣传部历时4年,邀集全国艺术家联袂打造的红色大型情景歌舞剧。该剧自2007年公演以来,久盛不衰,已在省内外累计演出600余场,观众达30多万人次,创收1500多万元。
“‘以品牌促发展’是江西省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做法。”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玉玲说,“为了深入挖掘井冈山的红色资源,我们精心打造一个展览(井冈山精神大型展览)、一台歌舞(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一幅画(井冈山革命斗争全景画)、一座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部电视剧(大型电视连续剧《井冈山》)、一台歌会(中国红歌会)、一个展会(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
品牌的打造,精品的推出,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内涵的同时,也大大拓展了旅游外延。革命传统文化打造出的品牌使旅游升值,文化体验的增加让游客体验提升。
精彩观点:
“品牌是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品牌营销就是要把无形的营销网络铺设到读者心里去,让读者对于出版社的品牌、图书的品牌产生一种高度的认同。将品牌作为立社之本,我们才能实现跳跃发展;将品牌作为永恒追求,才能实现高端整合的聚合效应。”
——21世纪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张秋林
(执笔:本报记者 王晋 金晶 李哲)
哪里有改革哪里有发展
中东部文化产业高地崛起的奥秘何在?经济基础好、市场需求强、人才储备多,这些因素对文化产业的拉动已毋庸置疑。在中东部,文化消费比较旺盛,消费对市场的拉动使文化产业的发展获得了支撑。随着科技、人才、资本等产业要素的集聚,文化产业的集聚将产生更大的规模效益。
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其特殊规律,有专家提出,“经济绿洲也有文化沙漠,经济沙漠也有文化绿洲”,经济条件并不是决定文化产业的根本原因。在调研中,记者最深切的感受是,中东部文化产业强劲上升的动力之源在于文化体制改革。体制机制的变革解放了从业人员的思想,大大激活了文化生产力。“早改早受益、真改真受益”、“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让企业‘人人有激情、个个在状态’”……这是文化体制改革最前沿探索者的感受。改变的不仅是观念,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挺进,有利于培育出合格的市场主体。同时,文化体制改革锻造了“走出去”的底气实力。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发展;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文化体制改革突破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激发了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正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迎来黄金机遇期。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加快发展,如何借助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东部文化产业高地崛起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产业的内生力量,给我们带来发展的启示。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