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变形”中的海岸线刘玉海;李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7 09:1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变形”中的海岸线刘玉海;李博

  本报记者 刘玉海 李博

  北京、大连、锦州报道

  机器轰鸣、载重卡车往来穿梭,将一车车土石抛入大海,浪花飞溅……在大连大孤山半岛防波堤被海水冲破、化工厂岌岌可危而引发全城恐慌、举国关注之时,同属大连金州新区的长兴岛一片忙碌。由于大孤山半岛石化产业园接二连三发生事故,且空间几近饱和,大连更多的大项目将落户长兴岛,削山填海遂如火如荼。

  长兴岛只是2003年以来中国狂热的“新造地运动”中的一个缩影。从辽东湾、黄河三角洲、江苏沿岸到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人们步步紧逼,大海寸寸失守……

  当一座座码头、一排排厂房、一栋栋高楼在昔日的海滩之上崛起之时,中国的海岸线被彻底改变,海岸边的人们、海岸边的景观也再回不到过去。

  1. “新造地运动”

  中国的围海造陆,堪称历史悠久,不必追溯至汉代的先例,仅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先后经历了三次围海高潮: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围海晒盐;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围海造田;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的围海养殖。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第四次填海高潮,则是沿海地方政府主导的港口经济和临海工业。其海造地规模远超过往、狂热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在大连长兴岛,公共港区曾以每天回填8万平方米的速度向前推进,围堰工程则以日进205延长米的速度创下了大连地区围堰施工的最高纪录。

  在曾经距海尚有几十公里的锦州,迫切打造辽宁第二大沿海城市的“沿海突破战略”使锦州与海之间的滩涂上两年里崛起一片崭新的工业、生活新区——龙栖湾新区。仅今年前8个月龙栖湾就完成填海造地15.3平方公里。其崛起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锦州地图都来不及做出反应,至今还很难查出龙栖湾的确切位置。

  按照国家海洋局围填海总量控制规划,2011年辽宁省围海造地的面积仅为30平方公里左右,但该省沿海6市规划填海造地1000平方公里,两者差距竟达30多倍。

  从锦州再往南,河北唐山曹妃甸工业区已形成陆域面积180平方公里,造陆工程和土地整理仍在大规模进行。天津,38平方公里的东疆保税港区全部为填海造陆;天津港所有的码头用地,也都是一寸寸通过填海取得。现在,天津港陆域面积达107平方公里,而建港之初只有0.18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天津港还将启动第二人工岛的填海造陆计划。

  在国土南端的海南岛,填海造房热火朝天,长达300多公里的东部海岸线成了“房岸线”。

  为了逃避“填海50公顷以上,由国务院审批”的规定,“先斩后奏”、“化整为零”更是普遍现象。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围海造陆21.2平方公里,2004年53.5平方公里,2005年超过100平方公里……整个“十一五”围填海解决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700平方公里。得益者给填海造陆起了个颇为豪迈的名字:“新造地运动”!

  2. 被改变的海岸线

  狂热的填海造陆,是因为它能带来高额回报。一般而言,围填海成本为每亩15万元至20万元,但转手拍卖给开发商,每亩地价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元,能为地方政府带来丰厚的土地收益。

  同时,围海造陆还能给当地政府带来客观的政治效应。以龙栖湾新区为例,这个“浮出水面”的新区今年将带给锦州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亿元、GDP6亿元,这里将成为锦州经济的新增长极,也将成为锦州从滨海城市向沿海城市转型的战略落点。

  当然,围海造陆带来的并不止这些。其为海洋带来的最直观的改变是,海岸线或者变得更直、更短,或者变得更曲更长。

  上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第一次海岸带调查时,获得的数据是长约18400公里;而8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调查,得出的结果是16000多公里。30多年的时间在自然史里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竟然会有2000公里的海岸线凭空消失!因为当时的围填海主要是裁弯取直。

  至于在这一轮围海造田之后,中国海岸线总体会变得如何,目前尚无法得知。不过,很多沿海地方官员都曾向记者津津乐道,其辖下的海岸线增加了!因为,这一轮围填海是为了增加岸线资源。

  岸边人们的生活也因填海而变。在浙江舟山,削岛填海之后,原本靠“赶小海”——在海滩上拉海螺或以挂网打鱼——谋生的渔民被迫重新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甚至连海防哨兵的生活也被填海改变。“几年前,我们防区是一段平滑的弧形海岸,如今却弯弯绕绕‘十八弯’,多出了好几公里。”某海防连连长杨兵曾告诉记者,因为这几年填海造地,海岸线每年都会变长,巡逻路线也不得不每年更新。过去巡逻半天能走一遍,如今要走近一天。而在有的海防哨所,过去的海面被填成农田,海防哨所官兵已看不见海。

  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则是填海造陆的必然后果。因为,对于邻近水域的鱼类而言,潮间带湿地就像一座支持生命的港湾,围填海使产卵场所消失,让数不胜数的鱼、虾、贝、蟹、水禽无家可归,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使近岸洋流改变流向,沿岸自净能力下降。

  最易出问题的是河流入海口的围海工程。围填严重改变了潮汐水道和河道的水文特征,导致湾内水质恶化、局部侵蚀或淤积、航道壅塞、洪灾衍生……

  以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珠三角为例,近40年来珠江口围海总面积达600多平方公里,增加了大片城市用地,却导致伶仃洋西部浅滩扩大、深槽萎缩,上游来沙在新口门淤积形成新的拦门沙,造成泄洪不畅、水灾内涝。深圳由于河口湾湿地被大片造陆来发展城市和港口,使得深圳湾口淤积,近岸水域污染严重,赤潮频发,红树林湿地减少了1/3 。

  此外,被填海改变的还有:中国天然鱼讯的消失,海岸倾废给太平洋镶上的“垃圾花边”……

  “围海造陆有百害而无一利,而且潜在危害特别大。如果得不到遏制,后果不堪设想!”中科院地理所资深海洋研究员李宝田警告说。

  但显然,如今填海的狂热已难以刹车——即便不谈政府还在批准围海造陆,仅以填海而言,“违规项目被查处后,基本不可能还原于海,一般只能罚款了事,而相对于海景房暴利,相关罚款规定微不足道,根本起不到惩处作用。”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局长李立新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