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信仰的力量(采访手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9 01:04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了解南通仿真绣越深入,两点感受越深刻。

  其一是“天香绣坊”如今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其二是黄辉夫妇俩纯粹到近乎偏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观南通刺绣博物馆,会不断想起世博版“清明上河图”。

  水会流,人会走,借助现代投影等高科技,《清明上河图》“动”了起来,生动再现了北宋市井风貌。而仿真绣,也有异曲同工之趣。

  在“天香绣坊”,国画宛若新生。仿真绣生动真实的技巧,让绣品多了几分似真非画,欲动又止的魅惑。水墨山水峰峦叠聚,飘逸隽永,云雾缭绕间多了时聚时散、变幻莫测的神秘感;古典仕女无论临溪照影还是素手抚琴,一律衣裙翩然,肌理柔和,丝光线影间,眼波流转,神态嫣然;敦煌飞天宝相庄严,精美精细处呈现油画般色泽,但其神态气质里却是淋漓尽致的东方神韵。一如那幅华灯渐渐升起,行人静静走过,游客闲闲喝茶的电子版《清明上河图》,人物鲜活,古风浓烈,一切清晰而真实。

  “仿真绣来自于创新,它的生命力也在创新。我们后人对它的保护,应该表现为在创新中传承。”黄辉和徐燕两人,自谦为艺术界的文盲,在传承仿真绣艺术的道路上,虚心求教,四处拜师,一路战战兢兢。

  面对刺绣博物馆内的惊世佳作,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个世间,有一种力量来自于信仰和理想,也有一种人,人格魅力的光芒可以创造奇迹。

  在有限支持下,出于狂热而执着的兴趣爱好,凭借哪怕倾家荡产也绝不退却的大无畏勇气,黄辉夫妇俩对刺绣艺术的付出,堪称呕心沥血。而他们对仿真绣的感情,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胸襟,每每令人敬佩。

  作为民间力量,黄辉夫妇保护发展仿真绣艺术的过程,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徐燕说,为学习刺绣针法,她曾经在一位大师门外苦等半天,可惜最终依然被拒绝。

  艺术发展的道路上,从来不缺惊才绝艳的个人。事实上,历史上任何一门得到兴旺发展的艺术,几乎都得到过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从这个意义上说,黄辉夫妇主动承担传承仿真绣的行为,虽令人尊敬慨叹,毕竟受限于力量太过弱小而前途维艰。资金可以自筹,绣娘可以自找,技法可以自学,市场可以自己培育,但学校可以自建吗?文凭可以自己发吗?

  传承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门系统工程。我们希望,保护传承仿真绣艺术的道路,能有更多志同道合者结伴同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