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干预文化企业市场竞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0 23:04 来源: 中国企业报——访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
本报记者 王敏
“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中的两项。真正的骨干企业、品牌企业应当是在市场竞争当中形成的,政府在其中应该起到的作用是出台相关政策,创造鼓励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发展的市场环境,而不是直接干预。”10月18日,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表示,“文化部目前正在抓紧起草《‘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拟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的思路入手,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中国企业报》: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目标,2010年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法的变化说明什么?
刘玉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针对文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产业开始进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方也将文化产业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将陆续出台一系列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可以说,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进入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时期、新阶段。
《中国企业报》:事实上,“文化产业”的提法在中国已经有10年历史了,你觉得这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刘玉珠: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探索、起步阶段,目前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随着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文化产业发展生机勃勃,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在20%以上,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活跃,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热情高涨,文化生产能力大为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演艺娱乐、艺术品、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行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凸显出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
差异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中国企业报》: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更愿意进行文化消费。而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的份额不足4%,美国占43%,欧盟占34%。你如何看待这个数字?
刘玉珠:尽管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相比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发达国家强大的文化产业,我国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世界文化市场份额严重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总体规模、整体实力还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文化企业普遍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较少,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们应该看到,国际文化消费和传播的种种事实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通过市场来传播文化的比重就越大。我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随着党和国家对文化产业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随着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产品将越来越多地进入世界文化市场,会不断提高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份额,在中华文化世界传播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企业报》:如何理解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刘玉珠:纵观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强烈感受到,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进入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时期、新阶段,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是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二是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三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五是不断增长的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中国企业报》:在这种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方式需要怎样转变?
刘玉珠: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程度偏低,文化活力和创造力还不强,区域布局不尽合理。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是我国文化产业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中的两项。
文化部将注重提升文化生产的品质和效益,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由注重数量扩张的规模增长,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内涵提高,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把科技进步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同时,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加强分类指导,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形成文化产业“东、中、西”优势互补、相互拉动、共同发展的局面。
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品牌企业
《中国企业报》:尚处初级发展阶段的中国文化产业中,龙头企业如何产生?
刘玉珠: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中小文化企业占了很大基数和比例,文化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重组、并购,可以实现迅速发展和壮大。
真正的骨干企业、品牌企业应当是在市场竞争当中形成的,政府在其中应该起到的作用是出台相关政策,创造鼓励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发展的市场环境,而不是直接干预。
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通过上市融资来取得发展,第一是文化企业自身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影响,第二是必须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中国企业报》:目前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哪些共性问题?
刘玉珠:一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总体规模、整体实力还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文化企业普遍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较少。
二是目前部分文化行业税费负担较重,缺乏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是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不畅通,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受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资金缺乏。
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制保障不健全。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大多数还没有上升为法律制度。
五是文化产业人才短缺,不能满足目前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要求。
《中国企业报》:在你看来有哪些好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刘玉珠:具体来说,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实施一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引导性、基础性、服务性、示范性、符合各地实际的文化产业项目。
三是建设一批包括公共技术支撑、公共服务、贸易合作、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统计分析等功能在内的文化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非营利性的公共服务。
四是进一步研究制定金融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办法,为文化企业加快发展破除资金瓶颈。
五是培养一批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文化部目前正在抓紧起草《“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拟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的思路入手,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