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东雄狮”陨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1 21:27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孙先锋 北京报道

  誓死抵抗的卡扎菲最终还是没有躲过北约的空袭。

  双眼半睁、面目模糊、上衣因被血渍浸透而难辨颜色……在利比亚“过渡委员会”20日公布的录像中,失踪近两个月的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遭受北约空袭后再度“现身”,在意识迷离的情况下被数人拖动向前。

  这段时长1分08秒的视频记录了“中东雄狮”卡扎菲的“最后一幕”。

  1942年,卡扎菲出生在地中海沿岸苏尔特镇一个游牧部落普通家庭的帐篷内,父母是贝都因人。1961年至1965年,他先后进入在班加西的大学和军事学院学习。随后他在利比亚陆军服役。1966年,他曾到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

  年轻时,卡扎菲深受乌托邦和无政府主义影响,性格独立不羁。当时利比亚处于亲西方的伊德里斯王朝统治下,虽然已经发现了石油,国家富有,人民却很穷困。

  1969年9月1日,27岁的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他提倡取消雇佣关系,提高妇女地位,建立一个平等均富的社会。他推行各级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制度,声称要将政权还给人民。

  1970年至1972年,他任总理兼国防部长;1977年至1979年,任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并从1977年起成为革命领导人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79年3月,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九?一”革命领导人称号。

  40多年来,卡扎菲一手抓军事,一手抓经济。凭借丰富的石油资源,他让利比亚这个有着600多万人口的北非国家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卡扎菲上台后,首先夺回了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权。当时,西方跨国企业控制着利比亚石油资源,自行定价,攫取巨额利润。他要求与这些企业重新签订合同,威胁否则将关闭油井。他警告跨国企业人员:“利比亚人在没有石油的情况下生活了5000多年;为自身合法权益,不在乎再过几年没有石油的日子。”这一“赌博”之举成功,利比亚开始掌握自己的石油资源,财政收入剧增。

  除了发展军事,卡扎菲还投资数项大工程,包括在米苏拉塔修建大型钢厂、在沙漠打井,把水引入海岸城镇等。

  近年来,卡扎菲逐步对国有银行和国营企业实行私有化,建立股票市场,吸引外国投资。但多年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利比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比如,卡扎菲所在的卡扎法部落人数少但待遇优厚,并把持着国家的重要部门;由于石油利益分配不均,石油资源丰富的东部地区反而一直相对比较落后,那里18岁到34岁的年轻人中失业率高达50%。这次倒戈的反动派中,大部分正是来自贫困的东部。

  历史的车轮是惊人的相似,同样是年轻人与西方,但不同是这回被推翻的是卡扎菲。而让历史车轮加速的是卡扎菲与西方的爱恨情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卡扎菲都采取了反西方的立场,并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与苏联关系密切,还被指与恐怖主义有关,遭到西方排斥。在西方世界的眼中,总是戴着一副大框墨镜穿着传统阿拉伯大袍的卡扎菲,曾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人。同时,在西方国家领导人眼中,卡扎菲行为怪异,难以琢磨,不愿接受任何“约束”。

  虽然大权在握,但卡扎菲没有官方头衔,因而避开了国外诸多限制。不管在国内还是出访国外,卡扎菲经常身穿部族传统服装,住在一顶巨大的帐篷内,身边有十几名女性保镖护卫。他在帐篷内会见过多名西方领导人,包括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2009年联合国大会期间,卡扎菲上台发言。按常规,他有10分钟发言时间。然而,他持续发言一个多小时,语出惊人,当众扔掉《联合国宪章》。

  在非洲联盟会议期间,他屡屡发表争议性讲话,不时当面抨击一些非盟成员,宣称自己是“非洲国王中的国王”。甚至在一些会议场合,他会点一支烟,毫无顾忌地吞云吐雾。

  不过,随着中东另一巨头萨达姆的倒台,卡扎菲的对外政策也做了180度大调整,与西方重新修好。

  2003年,卡扎菲宣布放弃秘密研制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的项目。利比亚同时愿意为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向遇难者家属赔偿。美国投桃报李。2004年9月,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结束对利比亚的制裁。利比亚与西方关系随之升温。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等西方国家高官到访的黎波里,卡扎菲得以访问欧洲,造访欧洲联盟总部。

  但好景不长,2011年,利比亚国内局势动荡,西方国家指责卡扎菲镇压反对派,双方再次“翻脸”。

  经过了42年的强权统治,由于反动派以及北约的军事干涉,卡扎菲结束了他在利比亚的统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