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惠民工程需要好好设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2 02:42 来源: 中国经营报

  顾骏

  10月15日在深圳龙岗南湾街道布沙路,发生汇佳购物广场同平价蔬菜流动车双方员工的直接冲突,流动车被驱赶,员工遭殴打。

  居民“义愤填膺”,因为“普通老百姓,舍不得买高价菜,好不容易有了平价蔬菜流动车,现在却有人要赶它走!”

  汇佳购物广场的董事长却坚持,“没有打残打死是便宜他了,”因为流动车“造成我十多天来菜全部烂掉,卖不出去!”

  据估算,流动车起码比超市便宜30%,“肯定会对超市有很大的冲击”,所以,遭到阻挠是平价蔬菜经营者意料中的事情。

  现在各地开展“惠民工程”,主要采用两种策略。一是让农民的田头菜直接进城,免去一切中间环节,减免部分税费,进入居民小区销售,蔬菜价格由此下降,居民得到好处,农民也有望增收。

  二是像深圳那样,政府减免税收,补贴水电,另外还对企业建设平价农副产品固定商店提供补贴,如此,平价蔬菜可以低于市场价格15%到30%,粮、油、肉、禽、蛋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8%或5%。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政府都给予了或明或暗的补贴,所以,平价的实质是政府贴给居民的一块福利。

  问题是政府的“惠民工程”“施惠”于居民,还惠及部分农民,但惠及不到普通商贩,反会抢了它们生意,甚至直接砸了它们的饭碗。

  比如,第一种策略因为大刀阔斧地砍去了多个流通环节,必定导致这些环节中的从业者就此失业。从理论上说,这一策略源自于将商品流通视为“非价值生产环节”,好像所有从业者都是“寄生”在流通环节之中,靠抬高菜价牟取“不当利益”一般。其实,收购、运输、批发和零售,都是正常商品流通必需的过程,要“货畅其流”,不可缺一环节。从来经商都是有风险的,从收购、批发到零售,农民的风险得到分解,现在搞直销,规模小了于事无补,大了只会陡然增加农民的风险:千千万万的农民进城,直接同终端消费者对接,他们所需信息从哪里来?政府提供?成本全由财政补贴?信息失真怎么办?经营风险也由政府承担?如果政府真能有效而且高效地取代市场,那物价不高的时候就该这么做,不用等到现在了。

  其实,真正不增加价值,只增加消费者支出的,是政府的税费和大业主通过“进场费”等拿走的额外利润。所以,不用把流通环节去掉,而是直接免除或减少这部分税和费,完全可能在不影响中间环节从业者的就业和收入的情况下,降低居民支出。须知在通货膨胀时期,让更多的人就业要比减少大家的开支来得更加重要。

  第二种策略带来的主要问题,首先在于直接造成“双轨市场”,以及随之而来的秩序混乱。享受政府补贴的商品获得了不正当的竞争优势,就像路边市场因为逃避税费而对场内商贩形成挤压,听之任之,必然造成场内商贩集体上马路,随地设摊。汇佳购物广场同平价蔬菜流动车的冲突,就是政府补贴导致的市场竞争失序的结果。自由、自愿的交易受到干扰,看似可以降低消费者的经济成本,但社会冲突却会带来各方成本的增加。

  虽然物价上涨对市民都有影响,但需要政府关心的不是全体市民。富裕群体受通货膨胀的消极影响不大,反倒有可能借助通货膨胀,收获资产增值,甚至大发利市,蔬菜涨价何足道哉?真正需要政府补贴的是低收入人群,弥补他们的生活水平因滥发货币而导致的下降,才是政府责任。

  但是,这种有所侧重的公共政策不可能通过直接补贴副食品来实现,因为“平价”对所有消费者一视同仁,结果将有限的公共资源更多地补贴给了不应该补贴的富裕人群,因为他们消费量大,实际享受的补贴更多。

  所以,与其补贴商品,不如直接给低收入家庭以现金补助。

   作者为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