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债危机时刻 四大首脑抉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2 02:43 来源: 中国经营报

  邓喻静

  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已席卷欧洲。当地时间10月15日,约5000名德国各界民众在法兰克福的歌德广场举行主题为“占领欧洲央行”的抗议活动。19日,由希腊两大工会组织的全国性大罢工正式开始。抗议和罢工的目的一样,民众抗议政府继续财政紧缩、增税等措施。频繁的抗议给欧洲债务问题蒙上了浓厚的阴影。

  负责维持欧洲货币稳定的欧洲央行目前已采取多项措施来支撑银行业纾困。欧盟各国央行应统一执行由欧洲央行制订的货币政策,但在欧洲央行眼中,欧洲政治家们的所作所为削弱了市场对欧元区主权债券安全性的信心。欧元区首脑们也不得不承认,欧洲之所以会陷入崩溃边缘,是因为它无法集结足够的政治意愿,来采取必要的行动。如今,已先后有希腊、德国、法国等国的首脑,因危机处理不当的缘故,在国内饱受指摘,支持率跌破历史新低。欧洲领导人忽视了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欧元之所以陷入如此严重的危机,正是因为欧洲各国政府未能说服选民们相信欧盟本身还值得挽救。

  默克尔:“救世主”不好当

  即使是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现在也不知道,在日后的历史记载中,她将作为欧元的“刽子手”还是拯救者。

  10月17日。默克尔通过其发言人表示“欧盟峰会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就像“急惊风撞上了慢郎中”,此言一出,欧洲股市应声而落。

  此前,默克尔就因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处理手法以及日益低迷的德国经济而在国内受到强烈批评。舆论认为,默克尔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有效的应对措施,试图讨好各方,却无法找到一条解决实质问题的途径。

  就在今年8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一年一度的“世界百强女性风云榜”,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从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手中夺回桂冠,成功捍卫了自己作为全球“一姐”的地位。这已经是默克尔第五次荣登榜首。自2006年以来,默克尔仅在去年输给了米歇尔·奥巴马,这次重新夺冠靠的不仅是她主政德国多年,政绩不俗,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沾了欧债危机的光。

  身为欧元区“老大”,德国约占到整个货币联盟经济总规模的27%,因此一直被视为希腊等国的救命稻草,德国在欧债问题上的态度,也一直左右着欧元的命运。虽然被寄予厚望,默克尔这个“欧元救世主”的位置却不好当,因为她面对的不仅是伸手待援的希腊等欧元区同伴,还有国内充满情绪的选民。

  迫于国内外的双重压力。有着“政坛”铁娘子之称的默克尔表现出了自己冷峻的一面。每每不是被逼到最后一步,默克尔都不肯出手,即便出手相救,也要附加苛刻的条件。从坚决要求希腊等重债国大力整顿财政以换取救助,到在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中坚持让私人投资者承担责任,默克尔在谈判中常常寸步不让,甚至不惜与希腊等国领导人翻脸,为的就是能给国民一个交代。

  如今,欧债危机蔓延至多国,欧元区岌岌可危,对于默克尔来说,欧元存亡关乎德国兴衰,不能坐视不管,但管不好,付出的将是自己的政治前途。在德国国内,默克尔领导的执政联盟已经因为参与欧债救助蒙受了政治损失,在今年的地方选举中遭遇7连败,“铁娘子”仕途岌岌可危。在10月的一次民调中,有超过2/3的德国人对总理默克尔在欧债危机中的领导能力不太信任或根本不信任。

  就连默克尔的导师、带领德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最近都抱怨称,自己完全搞不懂“德国目前的立场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所有这些批评声音的基本思路都明白无疑。为何默克尔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尽一切所能”拯救欧元?为何她不愿意举德国之全部财力挽救欧盟,从而能够终于有一次赶到危机前面去呢?为何她看不出欧元债券——将欧盟所有的信贷风险汇集起来——是解决办法?欧洲需要一个领袖,结果只得到了一个家庭主妇。

  萨科齐:配角却是急先锋

  在欧债危机中,默克尔星光灼人,其每一次在重大峰会的出场,却总有一名“小跟班”时常抢镜,他就是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

  10月18日,萨科齐一定彻夜难眠。先是穆迪下调西班牙评级,同一天,标普又闪电下调24家意大利金融机构评级。而仅在1天前,穆迪才警告可能在年底将法国主权评级列入负面名单。也难怪这位法国总统着急了,声称一定要在周末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有所作为”。

  实际上,由于他在欧债危机中特立独行和引发分歧的行事风格,已在国内尽失民心,相比默克尔,萨科齐应对危机的方式并不是那么折衷,尽管这一次,火终于烧到了法国身上。

  作为仅次于德国的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在欧债危机的过程中事实上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不及德国财大气粗,法国只能屈居二席,甚至围绕如何应对危机,法德经常意见相左,令整个欧元区陷入群龙无首之状。

  今年年中,希腊债务危机加剧。为了维护整个欧元区的金融稳定,对希腊展开新一轮救助不可避免,但德国却坚决主张在为希腊提供第二轮救助时,必须让持有希腊国债的私人投资者承受一定的损失,这实际上意味着要让希腊违约。德国此说遭到了法国的强烈反对。法国担心,这么做只会适得其反,不是维护金融稳定,而是加剧金融动荡。欧元区国家也随法德划分成两大阵营,双方僵持不下,导致希腊新一轮救助方案迟迟不能出炉,市场再度出现动荡。最终,这场旷日持久的法德博弈以法国有条件地作出让步告终。

  法德之间的博弈也并非总是以法国跟着德国走而收场。虽然有时不得不充当小跟班,但法国并非无所作为。相反,在推进欧元区经济治理改革方面,萨科齐得分不少。

  欧债危机的爆发暴露出了欧元的体制性缺陷,即只是统一了货币,却没有共同财政做后盾。如果要从根本上杜绝欧债危机重演,就必须完善欧元区经济治理,进一步深化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这已经成为欧洲政治家们的共识,但这一步真要迈出去却远非说起来那么简单,因为它意味着欧元区国家必须放弃更多的国家主权,让渡给欧盟。

  为推动欧元区经济治理改革,萨科齐一直充当着急先锋,而默克尔却显得有些不情愿,总被法国拽着往前走。今年8月16日,默克尔在和萨科齐举行完会晤后共同对外宣布,将倡导建立“欧元区经济政府”,萨科齐最终如愿以偿。

  法国《世界报》曾指出,法德两国之间的诸多分歧源于双方对欧元区经济治理主导权的争夺,进而为各自内政需要服务。因而这种分歧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避免。

  特里谢:愤怒的捍卫者

  30年来,无论全球何时爆发经济危机,让·克洛德·特里谢都是负责应对行动的关键人物之一。在其职业生涯走向终点之际(他担任欧洲央行行长的8年任期将在10月底画上句号),这位法国前财政官员、法国央行前行长正面对他遭遇过的最严重的危机。

  尽管持续恶化的欧债危机已让这位头发尽白的政治家心力交瘁,但这位欧洲央行行长却仍不遗余力地在各种场合捍卫欧元的地位,他声称,欧元是“可靠而稳健的”,问题在于欧元区治理的缺陷。

  在特里谢眼中,欧洲政治家们的所作所为削弱了市场对欧元区主权债券安全性的信心,毫无必要地加剧了这场危机。德国就曾率先要求,当希腊等国接受纾困时,私人部门投资者应承受一定打击。早在去年10月,特里谢就曾在一次欧洲峰会上警告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称这一要求可能只会推升借款成本。

  在那之后,他的警告已被证明是正确的,但并未有人理睬。今年7月,欧元区国家领导人就“私人部门参与”希腊纾困计划达成一致。该计划包括,将希腊债务减记21%。如今,德国等国正力主进行更多减记。欧洲央行近期发布的月度公报中,就这类措施的危险性发出警告,称它们会危及金融稳定。

  不管私下里抱何种看法,特里谢在发表意见时都对措辞相当谨慎——他的讲话是出了名的严谨。他显然不希望欧元区的问题引起公众更多的争议。由于认识到欧洲央行发挥的作用有限,特里谢遵循了保守的德国央行的传统路线。

  然而,这场危机改写了欧洲央行与德国的关系,作为欧元区国家共同的中央银行,总部设在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央行为遏制欧债危机蔓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甚至不惜打破禁忌,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购入希腊等欧元区重债国国债起到托市作用,但也正因为此举,欧洲央行饱受批评,与德国隔阂加深。

  今年早些时候,埃克塞尔·韦伯在公开反对国债购买计划之后,辞去了德国央行行长和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的职务。今年9月,韦伯的同胞于尔根·斯塔克出于类似原因宣布辞去在欧洲央行理事会的职务。德国保守派人士担心,这一看似为欧洲各国争取时间的计划,本已为各国政府提供了错误的激励,而欧洲央行对银行业的支撑又让其自身的资产负债表背负上了极大的风险。

  对特里谢来说,德国的一些做法太过自私,欧洲央行的现在一些做法,包括被迫出手购买欧元区国家国债只是必要的应对之举。由于德国等欧元区大国受制于国内政治因素,不肯为救助其他成员国一再掏钱,于是便把部分包袱甩给了欧洲央行。

  迄今,欧洲央行陆续购入的希腊、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国债累计已超过1400亿欧元。这无疑会对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带来负面影响,更严重的是,欧洲央行在购债计划上越走越远,将进一步侵蚀到欧洲央行的信誉和独立性。

  早在今年6月,特里谢获得了表彰推动欧洲一体化人士的查理曼大帝奖。他在领奖致辞中满怀憧憬地提议建立一个欧洲财政部,而如今看来,这一愿景仍然遥不可及。

  帕潘德里欧:夹缝中的滋味

  如果说默克尔、萨科齐和特里谢是欧元的拯救者,那么希腊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就是第一位等待被拯救的人。

  正是帕潘德里欧2009年10月一上台便揭开了前政府财政赤字造假的黑幕,由此捅了马蜂窝,触发了眼下这场债务危机。当政近两年,帕潘德里欧被这场久拖不决的危机折腾得焦头烂额,一边是苛刻的救助方,一边是激愤的国民,这种“夹心饼”的滋味恐怕并不好受。

  向欧元大家庭的“亲戚”们借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总得看对方的脸色;而为了换取救助,希腊政府不得不大力紧缩财政,提高税负、削减公共开支、精简公务员队伍、降低工资待遇、减少社会福利等种种措施,这些触及到了每个普通希腊人的利益。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各行各业的游行抗议活动对于希腊人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

  由于国内政治和社会阻力重重,希腊政府巩固财政的计划执行得并不理想,这导致希腊持续成为市场担忧的焦点,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前景不容乐观。

  类似的情形同样出现在葡萄牙和爱尔兰等国,但和葡萄牙前总理若泽·苏格拉底和爱尔兰前总理布赖恩·考恩相比,帕潘德里欧的运气要好多了,前两位都因为债务危机在换届选举中被赶下了台。接连的政治地震更增添了欧债危机解决的难度。

  与此同时,债务危机也在欧元区内部划出了一道泾渭分明的南北分界线:一边是如德国、芬兰等北方成员国,多年来致力于夯实财政和提高经济竞争力,自身并未陷入主权债务危机;另一边是希腊、葡萄牙等南方成员国,由于缺乏改革动力,经济积重难返,财政窟窿日积月累,最终酿成危机,不得不向北方国家求援。

  南北成员国经济发展严重失衡被认为是诱发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一个因素,而这道南北“鸿沟”因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加深。这种隔阂也已经有极端的表现方式,去年11月,德国总理府收到了从希腊寄出的给默克尔的邮包炸弹;同日,一个寄给贝卢斯科尼的可疑邮包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机场着火,来源地也是希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