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遭遇“三只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4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记者雪青
《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报告(2006-2010年)》(以下简称《报告》)日前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报告》显示,过去5年,民营科技企业开始进入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虽遭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其总体上仍然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势头,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融资难、税赋过重、政策支持力度减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此,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庆振强调,我国要发展新能源等新兴战略产业,民营科技企业将在其中发挥很大作用,而目前的政策执行有很高的值得商榷的地方,企业创新的活力,更多的是在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当中,没有这些企业的
努力和支持,对我国大企业的持续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指出,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民营科技企业近3年来发展速度有所放慢,但总体仍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企业数年均增长约7%,从业人员数年均增长约11%,技工贸总收入年均增长数约17%。截至2010年底,民营科技企业总数已超过19万家,从业人员已超过2100万人,企业总资产和总收入已超过15万亿元。。
《报告》显示,目前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在诸多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民营科技企业占开发区企业总量的70%,北京、上海、江苏等主要省市在80%以上,深圳已达90%。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我国发展战略性型新兴产业、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者。新世纪以来,一批民
营科技企业开始从事新兴战略产业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等。民营科技企业坚持研发和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现已成为诸多省市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北京民营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已占全市社会投入的52%以上,江苏已占60%以上,深圳已占90%以上。2009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经费中,93%以上就来源于企业。
同时,民营科技企业率先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的技术创新体系。一些民营科技企业不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开发体系,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实力,而且在推动产学研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走在全国各类企业的前面。
此外,民营科技企业还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群体——科技企业家队伍。
民营科技企业在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科技企业家的同时,还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业与就业提供有效途径。近5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及归国留学生的增多,民营科技企业目前每年吸纳高层次的人才约为30万至40万人以上。
但《报告》也提出了当前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是,是区域与产业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地区生存发展环境和资源禀赋的差异,东部省市发展快,中、西部特别是西部省市发展较缓慢。在民营科技企业各项指标及经济总量,东部10余个省市约占70%,中部8个省市约占20%,西部省市约占10%。2001年迄今10年来,这种不平衡的局面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目前西部地区已下降不到10%。
二是,相当一部分地方民营科技企业的法律与政策已被
淡化执行。自1993年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后,到2000年全国各省市都作出了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决定,并有19个省市还通过地区人大常务委员会立法,颁发了《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条例》或《民营科技企业管理条例》。但近些年来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已出现淡化民营科技企业政策法律的现象,不再按过去制定的“决定”和“条例”办事。学者与专家认为,这不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不利于一般民营科技企业的提升与创新发展。
三是,民营科技企业所处的社会政策环境不宽松。这其中突出表现为:投资匮乏,融资困难。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规模小,社会上没有知名度,在银行没有信誉度,因而很难得到正规渠道的信贷资金和资本市场的支持;税赋过重,不
利于科技投入与创新。很多过去专门面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减免税早已停止。实际上,另有许多税费是重复叠加的,导致多数研发型民营科技企业的税赋要占总收入的7%以上,有的甚至占10%以上。而2008年国家税务局关于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又将民营科技企业整体排除在外。
为解决上述问题,《报告》呼吁,要把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列入国家、地方的科技兴国、科技兴省、科技兴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市的发展战略规划之中。特别是地、市、县、区一级政府的领导人应当树立“抓科技首先抓好民营科技、发展经济率先发展民营经济”的观念,常抓不懈,真正把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作为地区振兴和区域创新的突破点。发展区域经济,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法制与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