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第三方销售业务开闸在即微利当前机构依然热情高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4 02:1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贾华斐

  [ 对目前已有私募理财产品投资顾问服务的中介机构而言,能将业务扩展到公募领域,是十分令人振奋的机会 ] 

  近日,证监会正式公布了基金第三方销售政策的相关细则以及资格认定流程和表格等事宜,这意味着基金第三方销售所有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流程都已明晰。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许多有志于参与的机构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材料,以及做各种模拟测试。

  目前,有意向参与的机构共分几类:包括原本从事基金研究以及理财顾问的第三方机构,如好买基金、诺亚财富、展恒理财、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等;还有一类是门户网站,如新浪、和讯、东方财富网、腾讯等,还有淘宝等从事电子商务的网站;此外,一些基金公司有意向成立专门公司,一些券商的基金或银行也有意向通过某个部门介入,借此发展理财顾问业务。

  这些机构的进展有快有慢,其中不乏等待政策和模式逐步清晰后再决定是否开展,以及如何开展的机构。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材料的受理工作尚未正式开展。业内人士估计,正式有第三方销售业务开展可能要到明年年初。

  薄利经营

  不管对这一模式的销售规模前景持何种看法,“薄利”几乎已是业内对第三方销售盈利前景的一个普遍共识。

  目前基金网上直销的费率普遍采取四折优惠,第三方销售机构的费用若高于这一比例,可能将缺乏竞争优势。目前基金产品中,最高的股票型基金的销售费为1.5%,债券、货币等基金的费率更低。因此,第三方销售的最高收费比例可能也仅为0.6%。

  而这一收入中,还要将接近一半的收入给第三方支付公司,相当一部分给监督银行,此外,还有初期的设备投入、办公地点、人力成本等。除去这些之后,剩下的利润已经十分微薄,在销售达到一定规模之前,可能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即使达到一定规模,也将是毛利率很低的行业。

  “低毛利率在金融行业是一个普遍现象。”好买基金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杨文斌表示,很多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也只有万分之八,基金公司的管理费中去掉各类成本之后的利润率也并不是很高,依靠的主要是量的提升,而非利润率增长。

  不过,对于第三方销售究竟能放出多少量,目前业内的判断较为不一。由于基金的销售历来为商业银行把持。后来介入的券商多年来在基金销售中发展缓慢,更多的券商无法从基金销售本身获利,而是以此作为获得基金分仓的方式。第三方销售机构从这重围中杀出,依靠销售赚钱的可能性也一直为许多人所质疑。

  这一因素使得一些虽有意向,但也存观望之心的机构犹豫不定。尤其是对一些大型门户网站、银行、券商等大型机构而言,从事这一业务对整个公司的利润贡献几乎可以忽略。

  一位在门户网站负责此事的人士就告诉记者,他们虽有兴趣,但这方面的工作尚未开始,目前只是密切关注这一领域,并且在准备之中,待政策、模式成熟之后再说。

  而对如好买基金、诺亚财富、展恒理财等目前已有私募理财产品投资顾问服务的中介机构而言,能将业务扩展到公募领域,是十分令人振奋的机会。

  投资顾问费可期

  吸引这些机构参与的,除了基金销售业务本身的牌照外,证监会相关规定中提及的“顾问费”,以及之后可以开展“FOF”(投资基金的基金)业务的规定也吸引了部分人参与。

  譬如,对于目前已有基金销售业务的商业银行和券商而言,再将某一部门独立出来的意义或许就在于“顾问服务”。

  尤其是一些券商的基金研究中心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影响力,对基金的产品也有了较深的了解。但目前这些研究无法直接变现,而一旦有了投资顾问的收费模式,这些研究报告就可能直接变现,或者为发行“FOF”产品服务。

  对这一模式的争议则在于,国内投资者是否愿意为金融服务付费。在境外成熟市场,理财顾问在基金等很多金融产品的销售中占比较高,但国内金融服务收费的模式却相对较少。

  但目前在商业银行的基金销售中,以更高的价格提供更好的服务已有成功的先例。譬如,招商银行的基金销售费往往很少打折,但依靠业内的认可,其每年销售的基金数量并没有因费用高而减少。

  杨文斌则表示,从他们目前注册客户的调查来看,有一部分客户是愿意为服务付费的。将来的第三方销售公司可能都将采用分层次销售的办法,向普通客户仅收取基金销售费用,向特定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收取销售费和投资顾问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