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让农业科技落地开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4 15:1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粮食喜迎八连增,科技支撑功不可没。这种支撑力有多大?据科技部门统计,科技对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突破52%,超过了土地、劳动力和物质要素投入的贡献份额。

  这是令人欣慰的数字。透过这一数字,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连续多年尤其是近些年坚持不懈地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已经站上了一个新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良种良法、配方施肥、土壤改良、节水循环等曾经在农业发达国家比较普遍施行的技术与方法,已经更多地走进了我们的田间地头,走进了设施大棚,由此也带来了农业生产的许多新变化、新气象、新画面。可以说,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正加速向科技型、集约型转变。

  不过,在看到这些变化与进步的同时,我们还要明白,我国农业科技站上了新的平台,是相对于过去较为落后的技术与手段而言的,表明我们在不断进步、加速进步。但从整体上看,从与农业发达国家的距离来看,我国农业科技基础依然较为薄弱,一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程度还很低,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还有明显差距。正如农业专家所言,目前我国农业竞争力不强,很大程度上在于农业科技的研发水平、推广水平还不高。

  比如,我国现在持证种子经营企业有8700多家,但99%的企业没有研发能力,国内前10名企业的市场份额仅有13%,面对国际种业公司的垄断基本上无能为力。俗话说,农以种为先,良种是丰收的基础,但我国种业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品种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和供种保障能力等都相对较弱,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比如,良法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土地水肥条件,是否利用良法,单产差别很明显。现在许多地方开始推广良法种养,但良法推广目前主要集中在高产创建、示范带动等形式上,农民种地大多还是依靠自身经验。

  此外,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还很薄弱,遇雨成涝、晴久成旱等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依然偏大。在农机装备方面,先进适用、技术成熟、节能环保的农机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整体不足,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丘陵山区和薄弱环节发展明显滞后,同时,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一些先进适用技术集成推广受到制约。

  成绩与不足清楚地摆在我们面前。往回看,农业科技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平台上;朝前看,农业科技正在迈向新的起点。如何在新的起点上让农业科技加快发展,需要各地各级主管部门、农业科技部门更加重视、真正重视。须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农业保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粮食供应紧平衡的状态稍松懈就可能打破。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到提高、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的重要性,真正使农业科技成为保障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抓手。

  那么,如何把农业科技这个抓手抓实呢?农业科技是个“实打实的活”,讲究的是“落地”,只有“落地”才能开花结果,尤其在大多数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还不高的情况下,对技术与方法的重视更需要扎扎实实甚至手把手地去落实。

  从当前的实际来看,重要的是建立起农业科技推广普及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让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尽快从实验室走进乡村田野,一方面要让更多的“田保姆”走向沟边地头。这就需要切实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研发推广主动性,探索建立激励机制保障农技人员的利益,尤其需要各地从实际出发把农技推广的公益性与赢利性有效结合起来,从机制上保障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瞿长福 )

  (责任编辑:王国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