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问云 服务公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5 03:23 来源: 经济日报他,平时总爱低头沉思,性格低调内敛,只有面对工作中的挑战才会展现出坚毅、果断的一面;
他,每到出现重大天气事件,就会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之内,传播气象知识,提供气象服务;
他,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工作在天气预报的第一线,看天问云,以入行21年的身体力行,诠释着气象工作者的坚持与信仰;
他就是中国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孙军。
“天气没有假期,为公众及时准确地传递天气信息,是我们预报员全天候的责任。”
1998年,长江抗洪。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当时还只是预报员的孙军“临危受命”,担负起天气预测、预报工作。
洪灾的那段时间里,孙军每天都是早晨不到4点就来到气象局,预报、签发预警信息、撰写服务材料……不停地忙碌着,直到晚上6点后才能离开,还承担着向新闻媒体发布信息的任务。
一天夜里10点,他刚准备下班,手机响了,原来是记者想要了解情况,他爽快地接受了采访。“天气没有假期,为公众及时准确地传递天气信息,是我们预报员全天候的责任。”
在半年的时间里,孙军接受了数百次的采访。面对记者,孙军总能努力做到忘掉疲劳,精神饱满,思路清晰地回答记者的提问。他说要充分利用这种机会,把天气信息、防御措施等信息第一时间传达给公众,以确保大家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极端天气状况的迅速变化,天气预报的工作量巨大。面对压力,孙军表现出很强的承受能力。他说,“预报员做预报,一要胆大,二要心细。心细意味着要在经过严密监视天气、仔细分析实况资料,并结合经验研判之后才做出预测,胆大并不是指妄下结论,而是要经过预报前期的仔细分析、判断,再做出果断的预测。”
从1998年的长江、松花江特大洪水,到2003年、2007年的淮河大水,在多次全国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关键性天气预报中,都能看到孙军忙碌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他在这些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绩突出,于2007年被聘为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自己似乎变成一个‘弹簧人’,压力越大,动力也越大,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反而变得更兴奋。”
2010年6月5日,正是我国汛期逐步进入紧张的时段。刚结束培训的孙军来不及放松,就开始忙着分析天气形势,不停翻看天气图,准备第二天的会商。对他而言,十几年的预报生涯中,连轴转的工作早已成为习惯。他说:“汛期天气复杂,一天不看天气图,就感觉不踏实。”
2010年7月19日至31日,吉林省先后出现四次强降雨过程。7月30日,吉林省气象局向国家气象中心提出支援请求,希望尽快派一名经验丰富的首席预报员赶赴吉林,参与天气预报服务。当日23时30分左右,孙军便出现在吉林省气象台。此后的近半个月内,他每天早上6时左右就开始与当地预报员一起讨论预报结论,晚上又与大家商定如何展开有针对性的预报服务。
2011年3月30日,孙军出现在CCTV-13频道的新闻直播间栏目,给日本大地震后疑惑不安的观众做权威解释——为什么来自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到达中国。一夜未合眼,双眼浮肿、声音沙哑的他,拿着刚研究出的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为电视机前的观众做着细致的讲解。
2011年9月30日国庆前夕,在人们满心欢喜地期待即将到来的七天长假时,孙军正在气象局里研究正在影响我国华南地区的台风“纳沙”和强热带风暴“尼格”,确保准确预测出这个黄金周大家的出行安排是否会受到台风干扰。
担任首席预报员以来,他将每一次天气过程都当作重大天气过程对待,可谓“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个过程不放过”。
孙军说:“虽然有时候连续的工作会让人感到疲惫,但是影响较大的天气过程又会激发自己的兴趣。如果预测准确,心里会很有成就感、满足感,如果预报有偏差,又会激发你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了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1%,我们愿意付出100%的努力。”
孙军在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台风、海洋预报等各种天气预报和服务中出色地发挥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的技术指导作用……
他笑言:“自己似乎变成一个‘弹簧人’,压力越大,动力也越大,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反而变得更兴奋。”
“优秀的预报员既要专又要精。不能简单地把气象预测结果不加分析地端上来,而是要做气象专家。”
2010年,由于坚实的气象理论基础和实践预报经验,孙军入选首批国家级预报员团队——南方暴雨预报专家团队,2011年入选中央气象台首批预报员团队——暴雨(暴雪)团队,担任该团队的负责人。
目前,孙军承担的项目和课题就有10多项。其中,涉及沙尘暴中短期预报方面有3个课题,重大天气过程技术总结方面有3个课题,非常规资料应用方面有1个课题。这些项目或课题研究成果在预报实践中得到应用。他以第一作者完成已发表和待发表文章4篇,完成天气预报技术总结报告8篇。
工作已经很忙了,为什么还给自己增加新的任务?孙军说:“优秀的预报员既要专又要精。不能简单地把气象预测结果不加分析地端上来,而是要做气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