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海职工队伍现状不容乐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6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记者杨联民李刚上海报道】

  “十一五”期间,上海职工个人所得占GDP比重逐年上升,但收入差距拉大,职工对收入满意度不高,高端人才严重紧缺,职工创新能力不足。日前,上海市总工会首次发布“上海职工发展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农民工占从业人员四成以上。统计显示,2009年上海从业人员达到1064.42万人,比2006年增加178.91万,年均增长近60万。其中2006年增长较为明显,从2007年起增长趋缓。农民工成为从业人员重要组成部分。到2010年,参加上海市综合保险的外来从业人员有404万,加上未交纳综合保险的农民工,农民工总数至少占上海从业人员的40%以上。

  非公有制单位职工超过3/4。随着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单位职工人数占比明显增加,国有、集体单位的职工人数占比相应减少。2009年,非公经济职工占全市职工总数的75.2%,比2006年上升8个百分点。

  收入增速不快,差距不断拉大。2006年以来,上海职工个人所得占GDP比重逐年上升。上海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也以超过年均10%的速度增长,2010年达到4.6757万元,比2006年增长58%。但从2009年起,增速放缓,2009年比2008年增长8.3%,2010年比2009年增长9.3%。工会抽样调查显示,文化程度、技能水平、职称水平与职工收入密切相关。

  但这份报告同时指出,职工收入逐年增加但增速不快。从2006年到2009年,尽管上海从业人员平均报酬以每年10.9%的速度增长,但仍慢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上海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排在全国后列。《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2006-2009年上海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列倒数第九,在4个直辖市中列第三。同时,职工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岗位从业人员收入差距拉大。

  由于收入增速不快、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职工对收入的满意度不高。工会抽样调查显示,当前,职工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尚可,但对收入的满意度较低,50.4%的职工对目前收入满意程度“一般”,24.2%表示“不满意”,4.7%表示“很不满意”,只有19.1%的职工表示“比较满意”。

  超九成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职工维权意识增强。据上海市总工会2010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职工与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比例越来越高,93.6%的职工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职工自觉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的比例越来越高,在近5年内换过工作单位的职工中,由于企业转制、企业裁员等原因“非自愿流动”的职工比例从2007年的31.5%下降到2010年的28.6%,而为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寻求更优厚工资待遇而“自愿流动”的职工比例由2007年的47.4%上升到2010年的51.8%。

  据市总工会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上海签订集体合同2.3432万份,覆盖企业9.0883万家,覆盖职工426万,其中工资专项集体合同1.2084万份,覆盖企业4.8253万家,覆盖职工244万;与2005年相比,2010年上海签订集体合同覆盖职工人数增加140万,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覆盖职工人数增加150万。

  工会抽样调查显示:职工更加注重通过理性、合法的手段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52.9%职工主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42.3%的职工选择“本单位工会组织”。

  此外,高端人才严重紧缺,职工创新能力不足。随着上海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其他新兴产业能级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上海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迫切。但目前高端人才的储备引进不足、培育培养滞后,产业结构调整将面临新的“阵痛期”。

  从知识层面看,目前上海劳动人口的文化程度低于纽约、旧金山、芝加哥等国际大都市,也低于北京。上海要顺利实现“创新转型”,职工的文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工会抽样调查也显示,在职工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中,对开拓创新能力的评价最低。

  在一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因体制机制问题,内部创新活力不足,很多职工包括一些高层次人才的创新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在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多数企业或者从事简单的组装加工,或者直接引进使用外国技术,对管理层的能力要求高,对职工的创新要求比较低,抑制了职工创新作用的发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