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嘎日达:三大对策解决农民工面临的四大难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6 10:0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6日讯(记者李晶晶)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主任嘎日达25日在2011中欧社会管理论坛上表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点,他分析了中国农民工家庭融入城市当中的四大困境,并提出三大对策。

  

嘎日达:三大对策解决农民工面临的四大难题

  图为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主任嘎日达25日在2011中欧社会管理论坛上做主题报告。中国经济网李晶晶摄

  嘎日达指出,中国农民工的数量逐年上升,今年来像北京这样的城市每年有四十至五十万外来农民工进入城市,寻求职业发展。这个群体极大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结构。

  嘎日达说,农民工在进入城市以后存在着一系列的有关社会融合方面的难题,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在经济层面上,他们与城市的居民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第二个层面是由于过去公共服务是依据户籍身份来提供的,因此农民工在城市里面临着跟城市居民不太对等的一些公共服务。比如说在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更高一层次的,是他们的心理归属感、行为模式、对城市有关行为准则及法律等方面的遵守上,可能跟城市居民有所区别。

  嘎日达认为,廉价劳动力不能成为一个国家的优势,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更为根本的点。必须改变用农民工的廉价劳动创造GDP的发展模式,提高产业的升级,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嘎日达分析说,农民工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收入偏低,而且从目前的就业体制、社会政策的保障方面来看,由于他们长期以来文化受教育程度偏低,收入的提高比较难。第二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房价不断提高,外地来的农民工在城市居住成为很大的难题。第三个难题是制度性障碍。由于长期以来的政策在新的情况面前,改起来不是那么彻底和迅速,农民工在社会保障以及其他公共服务方面依然得不到和具有户籍身份的居民同等的待遇。第四是农民工在城市缺乏归属感。多数农民工把城市当成挣钱的地方。城市居民则往往把农民工当成城市发展的工具来看待。

  针对农民工的现状,嘎日达提出三大对策。

  首先在制度上要消除农民工认为自己是二等公民的想法,各个城市都在做居住证来代替过去的暂住证。北京市目前正在研究和探索出台居住证的政策,这样以后居住证更具有能够获得公共服务的身份资格。

  第二是通过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廉价的、低端的体力型劳动的发展模式不是长远之计,中国更需要劳动技能的提高。应该让农民工通过技术培训提升自己的身份地位,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

  第三是要想方设法促进农民工和其居住的社区进行融合。今年北京市进行人大的换届选举,北京出台的政策是在社区居住一年以上外来人员都可以有选举的资格。让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甚至加入本地党组织、团组织,提升社会参与的程度,能够创造更和谐的社区环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