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以乔布斯的方式改革现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7 07:3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日《乔布斯传》中文版上市,引得“果粉”们的热捧。据说,《乔布斯传》销得很火。笔者在微博(http://weibo.com)上也见各路名人在谈阅读《乔布斯传》的感悟。

  对于乔布斯,也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技术界的人们,会崇敬他在技术上的创新精神;管理界的人们会推崇他在战略上的远见,如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的结合;至于笔者这种既不懂技术又不懂管理的普通人,却更很欣赏的是乔布斯的真诚、对人生的领悟以及对事业的执着和变革世界的不拘一格的热情与勇气。

  对于名人的追捧或者对于去世名人的追捧,往往会被人看做过于流俗。笔者常常也会有这种念头,但对于乔布斯热,特别是在中国,笔者却可以看到更多的积极的意义。

  也许在这个被网络不断缩小的“地球村”,人们崇敬的对象会日渐趋同,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乔布斯是一个真正拥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毋庸置疑,乔布斯以自己的创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所以,谈到乔布斯,人们不可不关注的是他的创新,还有不断地创新,如果大家留意就一定会记得第一代苹果机是如何庞大笨重而且慢,然而现在看看手中的iphon是如此轻巧便捷。

  创新与技术进步就是如此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以至于近日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竟然也撰写文章《以乔布斯的方式改革教育》,默多克在文章的开始就写道:“如今,每个人都支持教育改革。问题在于,何种方式最佳。我支持乔布斯模式”。他在文章谈到,“我强调的重点不是关于苹果公司的,而是关于我们在想象力方面的巨大失败。在这一点上,教育行业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它仍在向这种濒于失败的现状输送其陈旧不堪的产品。”

  在笔者眼中,对于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开放自由的教育体系中,默多克竟然指出,对于想象力方面的失败教育行业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他甚至斥责,这种教育是在“输送其陈旧不堪的产品”。默多克撰文探讨美国教育在想象力方面的失败,然而中国的教育还在奥数和各种培优班的应试教育里“自残”。有人撰文指出,中国过分强调应试的教育体制扼杀创新,难以产生“乔布斯”。

  尽管中国也提到教育改革,但教育改革的目标关于对想象力的培养或者对创新人才的重视并没有提高应有的战略性的高度,也没有真正看到这一点对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意义。默多克提到,“以乔布斯的方式改革教育”,强调将技术引入教育系统,强调重写教育游戏规则如小组教育或因材施教个人辅导等,他在文章结尾写道:“我们必须用史蒂夫·乔布斯对待他所涉足的每个行业的态度来对待教育,愿意摧毁一切无用之物或拦路虎。还有,假设如果我们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他或她能够学到的东西将是无限的。”

  还记得乔布斯的一句名言:“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有人说,百年难出一个乔布斯。无论在技术创新、商业竞争还有个人的职业精神,乔布斯都达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他留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而且还有更多的精神财富。也许乔布斯真的是属于世界的,而不仅仅属于美国。《乔布斯传》在中国热销,“乔布斯热”在中国其实是值得肯定的,追捧一个技术创新人物或者商界领袖总比追捧一个娱乐名人或者一个政治人物对于社会更没有伤害性。

  既然默多克可以说“以乔布斯的方式改革教育”,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说:以乔布斯的方式改革中国教育,以乔布斯的方式改革中国现状,“愿意摧毁一切无用之物或拦路虎”,也许,只有如此,中国才可能真正跻身于世界前列,迎一个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