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德国为何跟欧央行购债过不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7 07:5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陈听雨

  26日欧盟峰会召开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强烈反对峰会决议草案中敦促欧洲央行购买欧元区成员国国债的条款,使连日来欧盟各方加速弥合分歧的努力再遭挫折。德国央行与欧洲央行针对干预债市的尖锐分歧由来已久,主要源于曾饱受通胀之苦的德国对央行独立性的坚决立场。这显示欧元区内部仍存诸多根深蒂固的矛盾,难以通过一次峰会实现一劳永逸的解决。

  据外电报道,欧盟峰会决议草案敦促欧洲央行继续“在目前的特殊时期采取非常规举措,即在二级市场购买受困成员国国债”。此条款招致德国强烈不满,默克尔批评称:“这句话没有征得我们的同意,德国不希望政治家告诉欧洲央行该怎样做”,央行应保持其独立性。

  自欧洲央行启动国债购买行动以来,德国从未改变对此的反对立场,批评之辞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欧洲央行于今年8月开始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债后,德国更不加掩饰地抨击欧洲央行的国债购买计划。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9月表示,在支持重债国和银行业方面,欧洲央行已经背负了财政政策重担,欧元体系资产负债表上承担着相当高的风险,应加以解除,而绝非增加。应由财政政策决策者决定如何对抗欧债危机,这并非货币政策决策者应扮演的角色。

  魏德曼的前任——前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德国央行前行长韦伯更是不惜放弃自身职位“炮轰”欧洲央行买债行动。韦伯多次批评,欧洲央行的买债计划不能从根本上平息市场紧张气氛,且模糊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界限。今年2月,作为当时下任欧洲央行行长热门人选的韦伯,突然宣布提前辞去德国央行行长职务,并退出下任欧洲央行行长的角逐。

  在干预债市问题上与欧洲央行意见相左而“拂袖而去”的德国高官不止韦伯一人。欧洲央行前执行委员会委员、首席经济学家斯塔克9月宣布提前辞职。斯塔克对通胀持鹰派立场,他原定的卸任日期为2014年5月31日。短短半年左右,欧洲央行中两位德国高层代表相继辞职,显示德国与欧洲央行针对债券购买行动的争议已趋白热化。

  探讨德国屡屡阻挠欧洲央行购买国债的原因,需了解欧洲央行和德国央行的历史渊源。作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欧洲央行成立于1998年7月,其前身是设在法兰克福的欧洲货币局。欧洲央行的职责和结构均以德国央行为模板。欧洲央行独立于欧盟和各成员国政府之外,其核心职能是“维护货币稳定”。

  德国央行在德国政府合并、改组州中央银行的基础上于1957年6月建立。德国宪法保障了德国央行的绝对独立性,德国央行堪称全球央行独立性的代名词,其模式为众多经济学家和国际金融组织参照和推荐。德国之所以重视央行独立性,是由于在通胀方面曾经历了难忘的恶性通胀“创伤记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一度陷入恶性通胀,1922年至1923年间,德国最高通胀率甚至飙至惊人的29000%。德国人从惨痛过往中得出教训,即货币政策决策机关必须独立于政府,只有这样才能坚守其基本使命——保卫货币稳定性。

  在德国人看来,当前欧洲央行被欧债危机“绑架”,帮助欧盟当局干预债市,试图缓解危机,不但是“不务正业”的行为,更可能导致其自身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将央行拖入万劫不复的债务危机漩涡。

  欧洲央行也多次表达希望摆脱干预债市这一负担的心声。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曾呼吁,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修正案获批后,该基金应取代欧洲央行,挑起购买成员国国债的担子。欧洲央行被迫干预债市的局面,未来将有望得以改变。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