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术民用化需多元化投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8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记者傅春荣
继“天宫一号”圆满完成发射任务后,下月即将发射的神舟八号及其历史性太空“交会对接”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受此鼓舞,中国企业助力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并有望带动航天技术民用化向前迈进。
很多人并不知道,当今在医学界大量应用的重症监护病房,就是航天技术带来的重要医学进步之一,它是应“阿波罗”计划对登月宇航员进行健康检测的需要而诞生的。其实,除医学领域外,航天技术已经广泛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方便面调料中的干菜叶本来是航天食品中的脱水菜,是为了让宇航员吃上含有蔬菜的航天食品,现在却成了我们生活中的普通食品。
记者日前了解到,从“神一”到“神七”,中国航天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已经辐射到新材料、新能源、计算机、生物技术、精密制造等民用领域,其中,四季沐歌是我国太阳能领域航天技术民用化最先“试水”的民营企业。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的四季沐歌太阳能,企业两项航天技术成果的成功转换和利用,为中国航天技术民用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高高在上的航天技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据四季沐歌太阳能负责人介绍,四季沐歌航天双热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集热和保热性能的双重突破,为航天科技民用化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航天管”采用航天镀膜技术,融入微量稀有金属元素,形成独特的紫色吸收膜层,能吸收能量更多的短波光线,实现了太阳光的宽波吸收,吸热更强劲,使热水器在冬天也能最大程度地吸收热量。“绝热舱”借鉴航天理念使用ACRI绝热材料,在保温层与外界之间建立绝热屏障,有效阻断热量散失,大大提高了热水器的保温时效。
据中国航天事业基金会秘书长张玉江介绍,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众多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据测算,由我国航天科技所带动的民用产业所产生的效益已经达到每年1200亿元。为带动中国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基金会评选了一批各行业顶级企业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四季沐歌太阳能等获选的企业均是航天技术民用化的典范。
“与上世纪80年代即开始商业化的西方航天产业比起来,我国航天产业长期受体制、制度限制,目前仅处于产业化阶段,远远谈不上商业化,我国航天技术规模化、产业化、民用化之路可谓任重道远。”张玉江告诉记者,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当前,对航天技术民用化的追捧不能停留在资本运作层面,在体制和产业应用上需要“双轨”并行,既要有政府和国有军工企业的支持,也需要活跃的民间资本、民营企业的参与,航天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多元化的投入及孵化。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运用到国民经济领域,民用航天产值已占到航天总产值的半壁江山,投入产出比也达到1:10。以长征2号运载火箭为例,仅航天工程应用的电子元器件就达15个门类,约2000个品种,上万个规格,分布在全国的300多个生产厂家和研究机构,这样的产业链所形成的规模可想而知。但是,在很多民营企业家看来,航天产业的距离感不仅来自外太空的物理距离,还来自行业门槛的心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