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治理北京的空气污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1 00:2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10月本来是北京最美丽的金秋时节,但在今年这个月的北京有近一半的日子看不到太阳,浓密的大雾淹没了整个京城,甚至月末最后两天的首都机场被迫关闭数小时。事实上,这并非是自然生成的雾气,而是悬浮颗粒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气象学上叫“霾”。
这糟糕透了,北京的空气污染让整个城市沮丧,而且还成为全球媒体追逐的新闻。更糟糕的是,北京市政府与环保部门至今没有对这种持续的污染作任何表态,在政府的工作日程上,似乎这漫天的污染不曾发生过一样。
因为北京市日常的监测指标是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而不是危害更严重的可入肺颗粒物PM2.5。根据北京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只是轻度污染,甚至阴霾重重的时候还能得出优或良的水平,而市民则切身地感受到污染的威胁。
根据短期暴露和长期暴露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在细颗粒物PM2.5的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上,分别制定出25微克/立方米和10微克/立方米的准则值。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胡敏教授带领的团队监测发现,北京全年PM2.5的年均浓度大约在100微克/立方米,是世卫组织准则值的十倍,PM2.5的浓度超标无疑非常严重。
但是,北京的环境部门并不采用这一最能反映对人类造成伤害的污染指标,因此,公众的目光就落在了美国驻华大使馆每天一小时更新的PM2.5数据上。由于这一数据仅仅采自大使馆而不是全市多个监测点,所以不具有权威性,但能反映北京局部的污染程度。这个仪器最近几乎都能监测到北京空气超过危险的程度而达到有毒害的水平,因为细颗粒物PM2.5每立方米经常是数百微克,这通常意味着需要关闭门窗、减少外出以免受到伤害。
但是,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北京环境部门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污染水平,而身临其境的市民能够真实感受到空气的污浊,有国内专家则表示美国驻华使馆的数据不可信,而且中国也没有必要按照美国的环境标准生活。这种局面让北京的污染陷入不可知的境地。一个城市的空气污染不是一种主观的判断,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不可能是不可知的,通过严密的监测一定能够得出准确的数据。问题的关键是,北京环境部门为何只用PM10数据而不是PM2.5,这会让市民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北京市试图淡化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从而也不必为治理空气污染而做努力。
因为即使北京的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国际话题并且整个城市市民面临真实的污染灾难,北京的环境指标仍然是正常的,最多就是轻度污染,北京也没有任何部门出面回应城市空气为何污染到这个程度。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作为一个大国的首都以及国际知名城市,对空气污染视而不见说明行政文化存在问题,这将有损于中国的国际形象,更让市民质疑城市治理水平,戏谑北京的环保“基本靠风”。
在北京奥运会前夕,北京曾投入巨资实现了空气质量的改善,由于很多政策是暂时性的,在奥运会结束后,北京的空气污染又逐渐恢复到以前的水平。这种现象体现的是一种追求经济增长而不愿付出过高的环境治理成本的思路。但是,由于北京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导致车辆、人群都涌向城市中心,出现了道路拥堵与尾气污染的现象。这需要将一部分城市职能分流到郊区,这显然有中央政府的支持才能够做到,因为几乎所有中央部门都在市中心,北京市也存在力所不逮的客观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