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提升政府效率仍然大有空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1 01:2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围绕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学界的研究正在深入。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发布了《2011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该报告测度并实证分析了2011年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的政府效率,其中苏、沪、京三省市的政府效率在全国位列前三名。

  总体而言,这是一份颇有现实价值的研究报告,对地方政府效率问题有较为深入的探讨。从社会的角度观察,政府的运行为人所熟悉,但对于政府效率问题,却一直缺少更多的思考。事实上,在越来越强调要提升公共治理水平的当下,政府效率,不该只是学术圈的话题,而更应成为公共议题。

  根据这份报告的研究,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的排名区域集中度较高,并在不同区域间呈现阶梯形分布趋势,这跟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当吻合。地方政府效率大致呈上升态势,但东、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效率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政府效率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政府效率与企业效率休戚相关,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那么,究竟何谓政府效率?用学术语言来说,指的是政府从事公共管理过程中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资源实现政府最优产出,达到预定行政目标的水平和能力。通俗而言,高效率的政府意味着成本要小,产出却大。

  政府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组织者与提供者,而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种类如此繁杂,不胜枚举。不过,尽管不同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千差万别,但基本规律却是统一的,“小成本,大产出”的律令均能适用。以此标准对照当下地方政府管理的现实,公共治理需要改善之处甚多,政府效率的提升大有空间。

  无疑,厘清政府职能,当是首要任务。职能不清,焉能有高的效率?相对于“市场失灵”,有一个学术概念名为“政府失灵”。这是一个容易引起歧义的概念,事实上,它表达的是公共治理效率低下的一种状态,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

  政府职能不清的后果显而易见,该为的没为,不该为的为了,“政府失灵”当然无可避免。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在行使职能过程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这里的“三位”问题,其实就是指政府在宏观统筹上不到位,却不恰当地直接参与到微观经济事务中,同时,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导致地方政府效率难以提升的深刻背景。

  很多时候,政府职能每一个具体细节的转身,都可能是一场艰难博弈的结果。因此,政府效率的提升,本质上是主事者能够超越部门、个人利益,而更多追求公共利益。这样一个问题,颇有些“功夫在诗外”的意味。

  同时,要提升政府效率,当重视民主与科学决策,摒弃“一言堂”现象。有必要指出,在追求科学决策的道路上,包括决策者在内,都应该承认真理无法被垄断。决策者尽管能拥有大量决策所必需的信息,却也不能断然肯定就洞悉了一切,“盲人摸象”的可能依然存在。显然,“盲人摸象”怎么可能有很高的政府效率呢?

  重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其背后有如何看待权力的命题在。一些地方官员不愿意认同“每个人的无知是无限的”,不是不理解个人认识的有限性,而实在是不当的权力观作祟,是利益因素使然。种种纸上谈兵、教条主义和权力主义,正是使得政府效率大大打折的重要原因。

  提升政府效率,还需要创新政府治理。以往人们多强调勤政,其实还需要强调“新”政。过去的官场文化,使得一些官员宁愿做庸官,也不愿去弄潮——庸官能太平当官,弄潮却可能触及他人利益,得罪人。“庸官治理”的结果,是政府效率的低下,是为官一方却辜负百姓民生。须知,无为而治是一种谋略,无为不治却是渎职。

  回头来看,北师大这份研究报告,将“政府效率”概念凸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意义。提升政府效率,需要制度改良、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努力,但在这些努力之外,更须回答上文中提及的种种命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