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通联:包装行业也有蓝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1 04:4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潘沩
“我爸妈都做企业的,新通联就是我从妈妈那里接手的;我弟弟也有自己的企业,以后打算上市。我们一家4个企业家。”
新通联(全称“上海新通联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文洁,一落座就向记者介绍她的“企业家家族史”。这也解答了记者心中的疑问:曹文洁气质内敛而温婉,看起来更像是做行政和财务工作,而绝对不像里外一肩挑的企业家,怎么就会跑去做企业?
新通联前身是一家木器厂,本来只做木托盘,即在大型工业商品运输中,搁在纸盒里商品下的那个产品。曹文洁从2007年开始,从做产品的,转型为专门为大企业做包装服务,甚至代客户管理仓库;并同时成功开拓无锡市场。时至今日,无锡业务占其总业务收入超过四成。
正是无锡市场的成功,曹文洁和新通联受到了纪源资本的青睐--这个模式能在无锡成功,便可能复制到其他地方,那么新通联具备做大的可能。于是,2011年6月,纪源资本和磐石基金一起向新通联投资了数千万元人民币。据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卓福民介绍,两家投资的价格和份额都一致。
全方位包装服务:包装行业中的“蓝海”?
曹文洁认为,从卖包装产品,转变为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包装服务,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就是跟客户接触中,他们提出了这个要求。我觉得可以一试。”
以一台复印机为例,其外包装起码包括5种产品:产品零件上的各种标签、塑料袋、白色泡沫板、木托盘和外面的纸盒。
传统的做法是,生产复印机的企业,向不同的厂商采购上述5种产品,这些产品放在仓库里,自己的工人来进行最后的包装环节。一旦这个过程中出现包装材料的损耗,一般来说损耗为5%,也由企业承担。
在新通联创新模式下,这些企业将上述所有环节,全都交给新通联,付的费用则是几种材料费加总。
听起来很简单,但是个双赢的创新。对于企业来说,不用自己承担包装材料的损耗,可以少招员工。省了钱,又省了事。
对于新通联来说,有麻烦的地方:在做包装服务之前,新通联已经能做木托盘和纸盒,但其他产品需要向外采购。采购回来的产品不好、或者是在包装时发生了什么损耗,都由新通联承担。好处则是,这家企业包装产品中,纸盒和木托盘都交给新通联做了,且这样的客户相对稳定。一来可以做大业务,二来可以稳定客户群,何乐而不为?
曹文洁很快发现这个模式下,她找到了包装行业里的“蓝海”,她拓展了很多偏好新模式的客户,公司年收入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
当然,这一模式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受用。曹文洁发现,有些客户并不接受这一模式,他们的思维也很正常:我就是要保证我每一种包
装产品,至少有两个供应商,谁的产品物美价廉,我这段就用谁的。接受她这一模式的企业,往往是企业家希望将更多精力放在主业上。
在这一基础上,曹文洁又将服务链拉得更长,向上拓展,则是给企业做外包装的设计;向下,则延展到代客户管理其仓库。
跟随客户贴身发展的策略
10月26日下午,新通联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的工厂,占地面积有两万多平米。不时有各式大卡车出出进进,里面装的都是木材。
曹文洁告诉记者:“你别看那么一卡车,其实这些货也就值几千块。我们包装行业都是低值易耗品。”
正是这低值易耗品的性质,使曹文洁下定决心去无锡发展,从而开展出一片新天地。那是2007年,公司的一个大客户——一家日资复印机厂商要去无锡办厂,并征集其供应商也为无锡的厂提供配套产品。
当时有几十家供应商表示愿意提供,只有包括新通联的少数几家供应商跟去了无锡。曹文洁的逻辑很简单,“如果我在上海生产,运去无锡,那么我赚的钱全给物流了。一车几千块的产品,物流费起码是1000块。再说当时上海很多厂已经转移到无锡了,我也想去那边发展。”
于是新通联跟着该日资复印机厂去了无锡。花了1500万买租厂房、买新设备,并开始招兵买马。一年过后,很多在上海为该日资复印机厂提供产品的供应商,被无锡当地的供应商替代了。新通联却一直是其供应商,并开始用自己的新模式在无锡拓展。2008年,曹文洁在无锡的厂就实现了盈利。
曹文洁也说不上来自己的模式在无锡受欢迎的确切理由。她只模糊的解释,无锡日企比较多,而她公司的这个模式,日企的接受度最高。
由于无锡的成功,曹文洁于2009年和2010年,先后在苏州和安徽芜湖设厂。虽然不及无锡拓展那么快,但她的一站式包装服务,在两地也颇受欢迎。
曹文洁下一个要去的城市是重庆。此外,武汉和成都,也在备选之列。事实上,新通联扩张的版图,正好是中国制造企业迁徙的路线。
而引入私募,充实资金,让自己开厂的速度,跟上制造企业搬迁的脚步,是曹文洁认为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这两三年不跟过去,等重庆、武汉当地的供应商强大起来,我再去就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