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稳定世界粮价的战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1 16:25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到2050年,预计世界人口将由70亿增长到90亿,全球谷类产量可能需要增长 40%,这是一个巨大的增幅,农业技术需要再一次飞跃发展,以促进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李籁思(Gerard Lyons)

  世界粮食日定于每年的 10 月 16 日,以纪念 1945 年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的成立。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粮食价格:走出危机,实现稳定”。这一主题与全球经济和人口的相关性更密切,几乎没有任何其他主题可与之相比。

  据联合国数据,2 月世界粮食价格飙升到前所未有的高点。尽管自 2 月份后许多作物的价格已经回落,但粮食价格依然高企,并且在过去的五年内已经翻了一番,粮食价格明显呈上涨趋势。

  需求在不断增长,供应却赶不上需求的步伐。有几种因素可以解释这种令人担忧的发展状况。积极因素是,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更多的人将摆脱贫困、找到工作,且可以养活自己,或在食物方面花费更多。许多家庭在可以得到更多种类的食物后开始改变饮食方式,这些人也不例外。对肉类的需求不断增大,就是其中一例。自 20 世纪 60 年代起,全球人均粮食消费量已平均增长20%。

  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人都为此做好了准备。人们普遍担忧作物产量减少,肥沃土地越来越少,而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却对此毫无益处。为消除贫困、创造工作机会和提高生活水平,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如果完成了这些工作,粮食需求可能会继续上升。到 2050 年,预计世界人口将由 70 亿增长到 90 亿,全球谷类产量可能需要增长 40%,这是一个巨大的增幅,尤其是在生物燃料的使用可能使供需平衡持续恶化的背景下更是如此。除生物燃料外,谷类需求增加大部分将用于动物饲料,以支持畜产品消费的不断增长。

  要迎接这一挑战,需要做很多事情。价格、数量和技术方面都可能产生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价格方面的反应从粮食价格的上涨中,已可见一斑。令人担忧的是,最贫困阶层在食物上的花费所占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大,并且他们最不可能应对越来越高的粮食价格。在一些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中,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因此许多中央银行一直采取紧缩政策。世界粮食日将重点关注粮食价格上涨问题。

  许多国家都存在这种问题。例如,越南、菲律宾和中国就是东亚容易受到粮食价格通胀影响的国家。今年全年,20 国集团 (G20) 一直在寻求可遏制推动商品价格上涨的投机活动的途径。这一问题仍有待解决。

  或许,最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供应能否响应需求,以及技术进步如何在此方面提供帮助?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就在近些年,由于价格上涨和新兴经济体前景的改善,增加供应的需求和潜力都已经显著增大。不可否认,这不仅仅与粮食相关。能源和金属的供应也同样引人注目。现在,私营行业希望更多参与到商品生产国的投资活动中。许多人已经获得了这种机会,不妨看看近些年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新增的实体和投资情况。

  最后,值得关注的是技术的重要性。世界需要第二次“绿色革命”,类似于 20 世纪 60 年代促使谷物生产大幅提高的那次。农业技术需要再一次飞跃发展,以促进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这种需求的重要性不应被忽视。例如,玉米和水稻的产量最近几年已经大幅减少。未来,高达80%的产量增幅可能来自于集约种植,而不是增加耕地。

  没有人真正知道需要做出多大投资,但肯定是巨大的。联合国认为,截至 2050 年需要在农业基础设施、研究和开发方面投入 10 万亿美元,以确保充足的粮食供应。实际结果可能远超这一数字,因为这些问题太过于复杂。其中一种需求是确保更高效地使用水。农业耗水约占全球可用淡水量的 70%,而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数字更是高达 82%。虽然水的用量大幅增加,但利用效率却几乎没有什么改善。

  在一些国家,以农为生的农民希望作物增产,但对转基因食品的未来表示担忧。然而,在一些纯进口粮食的国家,例如菲律宾、布基纳法索和塞内加尔,转基因作物却被看作是减少进口需求和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部分。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投入的复杂领域。

  总之,全球粮食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世界粮食日对稳定粮食价格必要性的关注,应会将人们的注意力转向对新供应的投资,并且寻求技术进步。在当前影响世界经济的权力平衡转移中取胜的赢家,将是拥有现金、创造性或商品的国家。而站在来自商品富裕国家赢家之前列的,应当是食品生产商。

  (作者为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全球研究部主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