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昆明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1 07:59 来源: 商务部网站

  9月初的云南昆明,市区随处可见脚手架林立的高层建筑、喧嚣的工地、被围墙包围着的大片土地,自2008年启动城中村改造以来,昆明的城市开发在2011年进入白热化阶段。

  上半年昆明土地出让金以299.5亿元排名全国第一,前8月昆明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595.1亿元,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位居全国第三位。分析认为,今年前8月昆明土地出让成绩攀升,主要是因为今年昆明众多城中村改造项目进入土地交易流程,很大程度上推高了土地成交量和成交总额所致。

  根据早先昆明市政府的初步统计,336个城中村改造重建工程所需要的资金量达到1000亿元。今年发布的《昆明城中村改造三年计划白皮书(2011~2013年)》(下称《白皮书》)则透露,城中村改造自2008年启动以来,截至2010年12月31日,120个城中村进入拆迁,78个村启动工程建设,开工面积981.57万平方米。不到三年间,投入的改造资金已达332.31亿元。

  “香饽饽”还是“硬骨头”?

  昆明西山区马街,是目前昆明市区里剩余的少数城中村之一。《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以马街中路为界,一边是围墙围合起来的大幅地块内,施工机械正在热火朝天地展开作业;另一边,则是呈方正形状、紧密连接的旧式建筑。沿着马街中路,记者发现,原先在路边的西山区工商局已经“铁将军把门”迁往别处,不少沿街店面也已关闭。

  位于同一路段内的派出所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此处在不久后将进行拆除和搬迁。“市区都已经拆得差不多了。”多位出租车司机在得知记者来意后都如此表示。

  “对开发商来说,城中村改造项目既有难处也有好处。”曾经到昆明考察城中村项目的一家房企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多数城中村的地理位置其实都还不错。中国房产信息集团曾在《昆明城中村改造专题》中表示,昆明城中村一般占据的城市区位比较优越,仅二环以内区域,城中村土地面积就有6500多亩,平均容积率1.6。如果未来按照商品房地产开发,容积率可以接近4.8;建筑面积将由693万平方米增加到2080万平方米,容纳人口由18万增加到55万人,是改造前的3倍。

  在很多房地产企业看来,这意味着一个诱人的市场机会。但旧城改造的“难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2009年4月8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昆明市主城区城镇房屋改造拆迁补偿安置管理办法》中规定,对被拆迁人实施的拆迁补偿安置过程中,除了根据参照商品房市场交易价格确定拆迁房屋评估价格之外,还需要向居民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搬迁补助费和停产停业补偿费。

  据一位地产公司负责人介绍,之前开发商与政府签订协议获得城中村土地后,企业主要负责拆迁户安置,然后再交纳少量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就可以拿到该地块的开发权。一般来说,安置拆迁户一般按房屋面积的1:1到1:1.1进行补偿,拆迁户的安置成本一般占整个项目成本的30%以上。

  一位昆明本地颇具规模的房企负责人坦率表示,如果没有必要的话,尽量不去触碰城中村改造项目。“一般来说,参与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多数为中小房企、外来房企或者是将房地产作为副业的企业,主要是想以此作为进入昆明房地产市场的踏板。”

  参与过城中村项目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按照常规思路,城中村改造项目通常被视为“硬骨头”,但参与此类项目相对更易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

  2008年11月,地块编号为J2008-051的凤凰新村土地,以2.05亿元底价被俊发地产获得,楼面地价3851元/平方米。此前,该地块周边的世纪俊园一二期均由俊发地产开发,该地块随后被俊发地产作为世纪俊园四期进行开发。实际上,俊发地产早已介入该地块的运作,仅当年2月至9月间,便在该地块上拆迁近5万平方米。根据公开数据,俊发地产为此“垫付”了拆迁资金1000余万元。

  “企业只需支付部分动迁成本,随后就能够把这一项目抵押给银行获取贷款,这与参与一、二级土地开发必须具备自有资金的门槛相比,压力减轻不少。”上述人士透露。巧妙运用金融杠杆工具的结果,是升值空间的最大化。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