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机遇与难题并存 中小滇企盼培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1 09:32 来源: 商务部网站

  东博会、西博会,一个在南宁,一个在成都。相近的时间,不同的机遇,一致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将企业做大做强,将时下“欧美经济危机”在亚太地区实现“转机”。

  于是,东博会想实现10+1>11的成效,西博会,则有着“西部乃大”的雄心。无论怎样的运作,在欧美经济贸易难做的现实下,东、西博会与东盟国家抱团,共克经济时艰,营造经济共荣圈,意义非凡。

  台子搭起来了,但“两会”中的云南企业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在对接国际方面不太热情。

  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用8年时间,打造成为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品牌展会,国内国际参会人数近3万人。

  记者观察到,东盟国家参加配对的采购企业数达600家,是去年的3倍以上。与著名的广交会相比,它不是世界各地的买家都入场采购洽谈,但是、对于东盟而言,它却是亚太地区的经济助推器。

  然而在此届东博会上,云南大企业只做展示,小企业做零售,与采购企业的对接力度明显不够。

  现状:对接东盟出现“断层”

  截至闭幕,本届博览会累计交易总额达到18亿美元,比上届增长 5.6%;签订国际经济合作项目105个,总投资额74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0.86%。但这个数字中,云南的零售交易额估计没有超过100万。

  云南企业参展,有借东博会广西寻商机的意识,但难有做大做强的力度。云南锡业控股公司、建工集团、红塔集团、云南咖啡厂、德宏勐拱珠宝等14户企业参展,展出商品包括茶叶、咖啡、卷烟、食品、酒饮料、珠宝、陶艺工艺品、建材小五金、锡制品、药品等10大类,近20个品种。

  在区位合作上,云南有很多优势,云字号国营大企业走到投资合作的前端,像云锡、红塔等企业,多年前便投资东盟。然而就对接东盟方面,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间出现了一个断层,虽然大企业做得很棒,但是中小企业“走出去”还不够积极主动,主要基于对东盟国家的投资政策不太熟悉,不敢贸然行动。不少企业提出,在东博会上主要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而来,“涉水之初”,不敢贸然行动。有企业还建议,东博会后,能否请我省投资信息部门、商务厅等单位,对企业赴外投资进行专业培训,比如如何在国外开办公司、如何报关、如何占股等。

  机遇:境外客商对云南关注高

  虽然云南企业参展数不算多。但是,“云南”二字,让不少境外客商看来,它是东盟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与区位投资目的地。

  新加坡商会负责人在一个论坛中回答云南企业的提问,认为云南需要拿出具体的关于全面推进“桥头堡”建设的实施意见与投资政策,只要政策好,就能引资入滇。如果云南外资企业多了,也就不愁了。

  在尚未开展之前,便有一些国家的政府机构商会对云南表示关注,东盟自贸区贸易谈判委员会、越南中国商会、缅甸珠宝商会等在开幕式前便与云南代表团接触并咨询情况,并对云南可以发展的机遇进行了前景式的预测。期间,云南锡业公司、红塔集团、玉溪沃森、玉溪维和等企业就在会上展出新品,进行现场推荐。美国一家开发公司是第3次来广西参加东博会,他对我省生物医药方面的成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说愿意把这些信息带回美国介绍给相关企业。

   难题:云企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孙超认为,东博会“企业走出去”论坛对他而言很重要。行业传递出的新信息和国家推介会所透露出的新投资政策,对于想走出去的企业都有益处。孙超对“银行业怎样支持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在东盟落地后怎样进行货币兑换?”等专业问题很关注,“因为企业太需要了!”

  当然,也有云南零售小企业参展东博会的。本届东博会期间,我省的鲜花饼、普洱茶、蜂蜜、鸡枞菌等都在广西展览馆进行布展销售,由于展位偏后,这些企业本想将每天营业额做大到现有的5倍以上,但是都说不得力。问到部分企业是否有“到东盟国家投资发展”的想法,他们中几乎有一半摇了摇头,“还没考虑,还没来得及考虑。”

  企业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想做却不太敢做的心理也算是其中原因吧。这些,都让云企“走出去”对接东盟成为实实在在地需要攻克的难题。这里真的不妨提一下,是否我们可以做一个企业调查问卷,对于东盟商机,云南企业的真实想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