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政府和民间的良性互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01:1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一个名为“免费午餐”的公益行动,获得了相当的社会认同与成功。据报道,自此行动启动半年来,共募集捐款1700万元,惠及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区77所小学、1万多小学生。

  “免费午餐”白手起家,借助创始人的媒体身份,通过网络、微博(http://weibo.com)等传播平台积聚人气,赢得了众多个人与企业的信赖。从成果来看,万名贫困地区的孩子直接受益,同时,“免费午餐”行动本身,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这一项目的未来发展,也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值得关注的是,“免费午餐”取得的成就并不只是这些。就在上周,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的安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普惠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学生。有意无意间,人气很旺的“免费午餐”行动似乎推动了政府专门计划的出台。

  其实早在5月份,人民日报就曾刊出文章,提出《“免费午餐”期待政府接棒》。应该说,该文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建议。政府作为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理应更好地履行职能,满足民生需求。国务院下发的这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将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求解贫困学生的营养问题。这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

  因此,“免费午餐”的一大意义,是在帮助万名孩子们吃上营养午餐之外,实现了民间公益行为与政府行动之间的互动。这是一种非常良性的互动,且互动双方都能够在此过程中获得激励。任何一个社会机构,包括政府,其实都需要来自外界的鼓励。民间行为与政府互动的结果,推动双方的共同目标能够更快、更好地得到实现。

  我们欣赏于这样的良性互动,也期许见到更多的良性互动。一个美好社会的建设,总是需要来自各方面点点滴滴的努力。民间与政府的互动越多,则可消弭的误解与怨气就越多。政府与民间机构发力的重心,也将更多置于具有积极意义的行动上。仅就“免费午餐”这件事情来说,从1万多小学生的获益,到2600万在校学生的获益,这其中蕴含着的是民生的福祉。

  不过,也要厘清的是,并非什么事情政府都要接民间的“棒”,或者说,不是政府一“接棒”,民间就可松手了。民间公益行为,性质是民间慈善与民间救济;而政府行动,却是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显然,公共产品与服务无法覆盖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许多地方,都需要民间机构的作为,来实现社会的第三次分配,来弥补政府行动的不足与欠缺。

  当下的问题,既表现为一些地方政府未能有质有量地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也表现为民间组织与民间行动的发育不足、社会资本存储不足。当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碰到一起时,不仅不能产生良性互动,少却彼此的激励,反而消解可能的合力。

  由于政府职能不清等原因导致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未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实为众所周知,这里不作展开。民间机构与行动发育不足问题,却不可小视。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不和谐景象,说明了社会资本不足,甚至透支了历史的积蓄。而未来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缺少不了民间的积极作为。

  事实上,社会分工的属性注定了各种社会机构,包括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功能的差异。政府除了提供公共品以外,在调节财富分配方面当然大有可为,但这不意味着,民间机构就无所作为。相反,在许多方面,包括在类似“免费午餐”这样的公益事业上,民间机构乃至个人都大有做事的潜力。从哲学基础来看,公益事业注定是民间的事业,是一种具有矫正功能的事业。在法制健全的条件下,鼓励民间公益将可减少公益腐败现象。

  概言之,“免费午餐”很成功,这是好事。政府积极呼应,这也是好事。政府与民间各司其职,各守本分,且积极互动,该作为的努力作为,该发育的充分发育,必将作用于未来中国的社会建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