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制度创新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19:14 来源: 《绿公司》杂志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是能否建立一套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互动的长期稳定制度结构,以降低发展的不确定性。中国的制度创新是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文│蔡剑   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纵观过去两百年的历史,只有改革开放之后这一代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处于国家经济的复兴当中。然而,如果我们不能深刻反思高速发展背后深层的政治与文化动因,我们过去行走的幸运之路恐难持续。

  正如经济学家诺斯所说,虽然在我们周遭明显可见制度的快速变化,但是实质上制度演变的进度可能宛如冰河移动般缓慢,以至于我们必须用历史学家的眼光才能察觉。中国近代经济的繁荣、危机与复兴,给了人们深刻的启示。在历史上,盛世中的中国人也经历过与今天一样的经济成就。英国经济史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表明,1700年到1820年,按照购买力评价,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例也从22.3%增长到32.9%。与此同时,中国人口从占世界总量的22.9%增长到36.6%。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并扩展到法美等国,而中国仍停留在农业和手工业时代。1895年,中国经济总量被美国超越。直至1960年的大饥荒,中国社会混乱与经济的衰败到了谷底。

  中国古代的经济为什么会相对领先欧洲?首要的原因是当时的人们选择了一种先进的制度。中国历史的开明时代有共同之处:儒、释、道的多元文化从“人性本善”教育理念出发,广泛地启发了民众的心智,进而将这种制度植入人心。社会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普世价值观降低了人与人的信任成本,出现了“明君,贤臣,治世,良民”的社会管理格局。

  那么,中国近代的发展为什么会落后欧美?主要的原因是教育体系放弃了对真理的追求而强化对功利与形式的追求,人才选拔成本与社会信任成本大大降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大。失误的决策者或者不放弃陈旧的失效的制度,或者盲目选择与照搬其他文化的制度。在封建社会,一方面是柔性封建制度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限制,一方面是科举制度对创新文化的限制。而在大炼钢铁与“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以破除旧文化为行动理由,实质是强化了落后的制度。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战略家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与变革的思维破除了制约经济发展的旧有制度,创立了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其效果是实现了中国社会制度的开放与多元价值文化的共生,让人民充分释放了其创造的活力,同时树立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的价值观。邓小平改革战略的成功很大程度依靠其作为领导者的威望与人格,另外当时通过宣传与意识形态教育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务实思想,搁置了矛盾与冲突,降低了社会变革的成本。

  如今,互联网与移动通信使不同文化思想体系的交流大大加强,全球一体化的市场正在形成,面对国际经济危机与全球生态环境危机,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组织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与透明化。当企业发现社会获利机会不能充分被利用、个人发现其价值难以实现的时候,社会就面临制度改变的重要时机。中国的历史证明,如果一个社会的教育不能开启人心智中的创造力,思想的僵化与浮夸和矫饰开始出现,社会的矛盾大量产生,社会治理的风险必然加剧。在这样的时代,开始有更多人看不得幸福而放弃努力,他们将命运的希望寄托于得到获得“明君”与“贤臣”的幸运,社会的生命活力逐渐被陈腐所取代。然而,新的历史是新的文化和新的人类所创造的。世界上总有进取的力量,坚信其道路不是依靠“圣贤”的“幸运之路”,而是其主动寻求的“幸福之路”。

  幸福之路的寻找必在真理之光的引导下,而且要根植于草根的文化基础。中国的制度创新是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度不但透过影响交换与生产的成本来影响经济成就,而且透过影响城乡系统的能量交换与物质流动来影响自然生态环境。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是能否建立一套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互动的长期稳定的制度结构,以降低发展的不确定性。这不但需要从法律和技术方面去设计,而且需要通过教育帮助大多数人理解东西文化、政治与经济关系,以生成新的社会习惯、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乃至合作模式。

  我们如何找到共同的幸福之路?罗素说过:“幸福的获得,在极大的程度上却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对于那些自我专注过于严重,用其它的方法治疗均无效果的不幸的人来说,通向幸福的唯一的道路就是外在修养。”人们都希望获得幸福,人们也必定在学习中去寻找幸福之路。

  价值观·立言

  中国经济正处于激烈变化前夜,拜金主义盛行,很多企业经营者不择手段拼命赚钱,不走正道,以为人格理念修炼不着边际。面对严峻形势,企业必须摒弃拜金主义,“获利没错,但不要损人利己”,要高度重视人格理念修炼,高度重视员工。

  ——日本京瓷、KDDI创始人  稻盛和夫

  企业要成为百年老店,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企业要传承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二是企业要给专业人才以平台,让他们有主人翁的地位和精神。

  ——联想控股董事长  柳传志

  看历史,现在的事情在那里都发生过。中国企业要探究的是“活多久”,而不是探讨还能“火多久”。

  ——依文企业集团董事长  夏华

  企业制定战略,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看着地里的,思考着菜园的生态。

  ——均瑶集团总裁  王均豪

  以前以为用刺激性手段就可以把中国经济发展起来,其实中国经济真正发展需要开放市场,开放市场靠企业家精神,这个企业家精神是政府给不了的,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给不了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张维迎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途中,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奥地利著名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

  民有化改革对许多方面都会产生正面影响,包括提高一般性收入、资产性收入、劳动收入、就业机会、创业空间、致富空间等等。民有化改革、宪政改革是改变中国增长方式的必要之路。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  陈志武

  人生不是选择成功,而是选择对手。面临困难时,要做到的是如何战胜和越过。

  ——万通集团董事长  冯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