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纸的咏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晨风

  亲戚送我一件皮衣,我穿过几次就收了起来。几年后,打开衣柜,看见那袭皮衣,犹豫要不要拿出来穿,但摸到那冰冷厚腻的感觉,我始终没有再穿上。

  我的衣柜里有种种质料的衣服,皮衣总有年代残留、特殊的皮革气味,当寒流来袭时,我却选择了另一种触感的绒衣,有密密细沟的纹理,其实才合我的喜好。

  可以和衣服相提并论的,应该就是纸张。打开一本书,如同打开衣柜,读者对纸张的感觉,多半也会影响他是否要读下去,或者要不要把书买回去。如果,从头起就不喜欢纸张,读者对纸上的文字,也会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衣服的质地和式样,也会决定观者对穿衣服的人的品位的感觉。纸张也是,但相对应的是作者,而非读者的品位。

  这样说吧,除非你是个畅销书的大作家,可以指定你的书籍用纸,通常,作者并无此项权利,用纸,则凭出版者的美学和市场考虑,偏偏,纸张确实是会影响读者对这名作者的观感。譬如,我曾买过一本弘一大师的文集,用的纸是磅数颇重的雪铜纸,还有银金细描的雕花纹路,佛像与文字搭配出繁复美感。

  弘一大师或许会反对我这样的阅读印象,他其实一直过着简朴如真的生活,他留下的书法,也没有多余的技巧,却直穿人心。然而,圆寂多年后,他已无法阻止让自己的文字和书法,出现在一本装饰品般的书里。

  读者形成的印象是,特定的书籍与用途,使用特定的纸张。书法和临帖本必定使用宣纸,铜版纸是图文书或百科全书的必用纸,原先出于吃墨和印色的考虑,后来却成为注册商标。我看过用铜版纸印的书法集,没有宣纸,感觉好像就少了一点儿什么。

  我印象最深刻的纸却是一本《藏地牛皮书》,作者笔名叫一直,就有一直走上青藏高原的辽阔漂泊。因为要方便带着到西藏旅游,用的是厚厚的牛皮纸,才不会轻易损坏,再用粗线串起。想想,在西藏荒原带着一本文明味的、精致的铜版纸书,毕竟就如穿着皮草走进撒哈拉沙漠。

  我一直以为那本书的纸是牛皮做的,做出版的朋友点破,那只是种模仿,其实是借纸来定出一个主张。

  再生纸是另一种主张,有家专出环保和生态书的出版社,就一直用偏绿的再生纸,虽然成本较贵,吃墨也不理想,出版社老板始终有个好理由:“没有一棵树需要倒下。”

  作为一个读者的原罪是,又有多少棵树为大量阅读的人而倒下了呢?每张纸都曾是树木的灵魂,每个书店几乎就像仆倒的树林,灵魂安息的所在。作者要能不辜负它们,得继续写出理想的作品,读者读的书,无论是喜剧、悲剧,重生或幻灭的故事,则是读者对纸张的咏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