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可用双货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01:0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哈罗德·詹姆斯
欧元的出路似乎越来越窄,要么在绝望里苟活,要么在混乱中崩溃。但是,更大胆更有效的办法其实是有的,多元货币制的经验都表明了这一点。
欧洲当前政策裹足不前,其所带来的威胁怎么估量都不过分。上世纪30年代初,货币政策分歧令美国的政策陷入瘫痪,纽约和芝加哥两地的联邦储备银行在货币宽松(当时通过在公开市场购入证券来操作)的问题上争执不下。如今,德法两国习惯性的政策争议也造成重大的不确定性,其潜在破坏力更甚于当初。
每隔几个月,欧洲各国政府就会搞出一套新的天才的方案,试图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于是金融市场在一种狂喜中反弹一天(有时甚至只有几小时)。但怀疑情绪迅速卷土重来。看起来没什么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而货币联盟的有效运作所亟须的财政一体化,如何能在一个可操作的时间框架内得到实现,也没有任何长远的打算。
欧洲人应该回顾历史,过去的危机往往催生过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1992年9月至1993年7月间,欧洲货币系统(EMS)的持续危机,看似会让欧洲一体化列车出轨。最初认为是一个国家(意大利)的问题,像多米诺骨牌一般推倒了其他国家的汇率: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到了1993年7月,连法国都摇摇欲坠。当初就跟现在一样,关系到欧洲的未来。
布鲁塞尔的深夜谈判最初拿出的方案看起来有害无益。把EMS波动区间大幅扩大至中间价上下的15%,乍一看只会让单个货币更加孤立。但这一举措也消除了单边下注的条件,令投机性攻击无处发力,从而消解了不确定性的动力。
当前,同1993年的举措相当的方案是,欧元区全体成员国坚守欧元,同时允许某些成员国(原则上是任何成员国)在必要时自行发行货币。一旦有国家这样做,它们可能会发现,新货币会以严重打折的方式被交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近就是这样干的,在融资无门之时,加州政府发行了欠条。
有关国家巩固信用的努力是否成功,便可以根据新货币的汇率来评估。如果目标达成——财政趋于稳定,经济恢复增长——其本币的打折程度就会收窄。就像在1993年之后,法国法郎最初贬值,然后又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回归正常汇率区间。
这种方法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不需要对银行资产或负债进行重新计价。因此,它可以避免一些更激进的方案所必然遭遇的多重法律挑战。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打折幅度不收窄的情况,那样的话两种平行货币就会并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这并不是什么新的想法。在上世纪90年代关于货币联盟大讨论时,就有一种观点认为,共同货币可以不是“单一”货币。那并不仅仅是20年前的一种理论空想,而是一种真正的历史可能性。
事实上,两种货币并存形成稳定格局的情形不太可能出现。在1870年金本位确立之前,欧洲曾有好几个世纪实施双金属本位,金银货币并行不悖。每种金属有其特殊的铸币。这种体制成功的原因,部分在于不同的铸币被用于不同的目的。高价值的金币被当作大额交易和国际贸易的计价标准。低价值的银币则用于日常交易,包括支付工资和租金等。
在这一系统中,银币相对于金币的贬值将压低实际工资,提升竞争力。近代早期的意大利纺织工人发觉他们的银币工资缩水了,而他们的产品仍然在国际奢侈品市场上保持坚挺的金币价格。这也就是为什么某些理论家如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双金属本位制比单金属本位(金本位)制具有更大的内在稳固性。
如今,引入一种类似近代早期双金属本位的调节机制,有助于降低希腊的工资成本(以本国货币支付),因其以打折方式交易。这就是今天的银币。
与此同时,欧元相当于今天的金本位。保证其币值的仅需现存机构即可——欧洲央行、各国国家银行,用不着建立新的机构。在这种意义上,欧元区核心国家的地位相当于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的英国——当年奉行单一金本位制的国家。
国家和国际货币并行的方案看似奇怪,违反直觉。但它是可以实行的,也曾经实行过,而它眼下最大的作用,是可以满足对稳定性的极度渴求。
[作者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和国际事务教授、欧洲大学研究院(佛罗伦萨)历史学教授。翻译:马俊。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