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有地产商破产?李一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08:5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绿城申请破产的传闻再次袭来,其董事长宋卫平“不得不”挑灯夜书千余字,勇敢辟谣。从企业传播策略上说,我个人并不赞成老宋动辄去回应某一个传闻或谣言,但“破产”二字确实会触动许多地产人的敏感神经,老宋亦不能免俗。
此轮调控能用的手段都用了,所以说是“史上最严厉”。但纵然如此严厉,不少地产商到现在仍心存侥幸。因为他们认定地方政府更扛不住,宏观经济也扛不住。正如让一位有20年烟龄的烟民戒烟,要摆脱地产的依赖,不是那么容易的。
毫无疑问,房地产调控是自上而下的,由中央政府发动的。如果说地方政府有自身的利益动机,那它们对调控持抗拒态度也是正常的。原因很简单,房地产调控对投资、消费和财政收入都有很大影响。前不久南方某市企图放松限购,被中央喝斥打回原形,即为典型例证。
全国人大常委吴晓灵的建议,重新点燃了某些地产商的幻想火花。据说个别地区的地产商还希望当地能给中央政府打报告,谨慎松动一些调控措施。但有南方那个城市的前车之鉴,哪个地方敢再迈此步?
当然,我一再认为,调控政策并非没有改善的空间。譬如,在资产信息不够透明、分配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保障房是不是非得建那么多?3600万套这个数字,是否与此前的90/70一样,是随意拍脑袋的结果,而未经达科学严谨的论证?我愿意再次建议,在坚持长期大规模建设保障房的基础上,适当放缓保障房的建设速度,并非无益。再譬如,在坚持限购、限价的前提下,可否适当放开高端商品房(如京沪单价4万元以上的项目)?
但我坚决反对放松房地产调控的做法。最关键的是限购和信贷政策。若没有替代政策,限购政策不可轻易退出。除了对小微企业和民生项目(如保障房)定向增加信贷投放外,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二套以上个人住房贷款,不可松动。
很多人相信宋卫平的这句话,“再持续一段时间,中国的很多房地产商恐怕就真的要面临倒闭的状态”。有一批地产商破产倒闭没什么了不起。2008年和2011年,据说在浙江都出现大批中小企业破产倒闭的现象。其他企业可以倒闭,为什么地产商就不能破产倒闭?
有人会说,房地产企业破产倒闭牵扯面太广。它要是破产了,上游,地价款付不了,银行贷款还不了;下游,房子停工,建材、施工企业受连累,民工也拿不着工资;企业自身员工也要安置。但是,哪个企业破产倒闭,不牵扯一大堆债务,带来一大堆社会问题?地产产商并没什么更特别。
每次大的金融危机,都有国际大投行或银行破产。我们前几轮房地产调控,也都有知名地产商倒下。2005年的调控,导致顺驰被路劲地产并购;2008年调控的结果,是中新地产被上实收购。无数的人在追问:这一轮更猛烈的调控,哪个地产商会先倒下?
我愿意重复自己的观点,此轮调控,确实有必要以某一个或一批地产商的破产倒闭作为背书或者是祭品,但即使不是最后一批,至少绿城也不会是第一批。倒不是说绿城的产品品质是业内公认的标杆,而是我相信宋卫平为绿城设置的三个步骤可以化解它的危机。
如果中央政府能够顶住地方政府和相关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坚决将此轮房地产调控推进到至少2012年三季度,那么,基本可以预期,中国房地产的最大一波破产倒闭潮,将在2012年出现。
前两天看到某专家称,5年后,1万家房地产企业将只剩下1000家。这就不无危言耸听之嫌了。90%的地产商要倒闭,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假如是这样,那就意味着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而不仅仅中国房地产的危机。
年初我就说2011年房价必须下跌、必定下跌,但偏有人预测今年房价要下跌50%。如今,京沪果然有楼盘降价30%,但你能说这两个城市的房价下跌了30%?有些人是语不惊人不肯休,但相不相信取决于你,而不要仅仅指责他(她)是在误导你。(李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