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叫卖”小企业信贷产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00:03 来源: 中国企业报

  华晔迪 南婷 王雪青

   国家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要求正逐步体现于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中,3日开幕的第七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上,作为参展主力的商业银行几乎无一例外都拿出各种五花八门的宣传手法,将小企业信贷等金融服务作为推介重中之重,不过,在银行们拉开架势准备在小企业领域大干一场的同时,如何克服小企业信用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缺点仍是解决企业“融资难”绕不开的问题。

  银行大打小企业“亲善牌”

  北京银行“小巨人”成长融资方案、中国银行“中银信贷工厂”中小企业全面金融服务、中信银行“成长贷”……此间的金博会现场,各商业银行纷纷打出“亲善牌”,将自己塑造成“中小企业成长伴侣”、“最佳中小企业银行”、“小企业成长助推器”、“小企业财务顾问和金融专家”等角色。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工行、建行国有商业银行,招商、中信等股份制银行,还是一些城市商业银行,都将针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宣传图片、介绍材料放置于其展台最显眼的位置,相关业务主要负责人也亲临现场,向来往观众介绍其小企业金融业务内容及特色。

  在工商银行展台,工行北京分行有关负责人说,发展小企业金融服务已成为工行一项长期战略。为支持小企业发展,其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由去年的预留50亿元提高到70亿元,并成立10家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配备专职人员、专属产品和专业服务,并建立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对于优质小企业客户,还可给予利率优惠。

  “扶持中小企业成为浦发银行当前最为重要的战略。”浦发银行北京分行中小企业业务中心总经理赵可告诉记者,浦发银行已将小企业贷款作为相关部门和人员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同时大大简化小企业贷款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目前小企业贷款审批平均只需要5天。

  除此之外,各商业银行还联合在展馆设立专区举办中小企业融资洽谈活动,以论坛、推介会等形式,依据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产品服务展示、咨询和推介活动,以期搭建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交流沟通平台,促进与中小企业投融资供求的有效对接。

  小企业信贷现快速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一些银行小企业信贷规模出现快速攀升。来自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该分行小企业贷款余额已达到133.2亿元,较去年末增长50.2%;兴业银行北京分行截至9月末已累计办理授信业务约30亿元,比去年增长达200%;中信银行北京小企业金融中心成立仅半年就已受理小企业贷款108笔,金额12.8亿元。

  而根据央行发布的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数据,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0.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3%,增速比大、中型企业分别高13.9个百分点和11.7个百分点。

  银行小企业贷款的快速攀升与一些银行挖掘企业需求、创新产品服务不无关系。记者走访展会现场发现,针对小企业融资需求,各银行不仅推出从信用融资、存货融资到担保融资、固定资产融资等各种融资形式,对于不同企业所处行业和项目类型,他们也有针对性地创新推出量身订制的信贷解决方案。

  北京银行展出的“创意贷”、“节能贷”两款产品就是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及节能产业发展不同特点所特别推出的,北京银行中小企业事务部负责人刘海梅告诉记者,针对文化创意企业所属行业特点及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的不同用途,北京银行文化创意企业贷款细分为10类子产品,以满足不同项目融资需要。

  交通银行的“融智通”贷款业务则是将中小企业主所拥有的商标权、专利权与著作权为发放贷款的担保物,针对北京地区科技带动经济、自主创新成果丰富的区域性经济特点,有效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传统抵、质押物不足的问题。

  淘汰率过快影响小企业融资

  尽管如此,此间分析人士仍认为,由于小企业效率较低、信用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银行从成本、风险、收益等考虑,也为了控制不良贷款率,对于小企业的贷款只能从严处理,尽量选择一些风险较小且可控的企业。

  此间的金博会上,一些银行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言,从银行的角度出发,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的淘汰率过快,通常平均寿命只有5年,每年会有20%的企业倒闭。

  一项业界调查就显示,小企业金融最突出的问题有三个:一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比较狭窄;二是银行组织体系、产品供给不适配,和中小企业的需求对不上;三是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以及资金运用情况并不好,自身基础管理工作做不好,与金融机构对接时存在很多问题。

  对此,赵可深有感触,他说,一些小企业在融资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没搞清楚自身发展到底需不需要融资,二是如果要融资,该融资多少,到哪里融资合适;他表示,一些小企业应当注重修炼内功,强壮企业体质,一方面注意规避经营风险,加速外部资金流动;另一方面要提高现金使用效率,加速内部资金流动,提高闲置资金使用。

  此外,此间银行业人士还建议小企业注重提升在银行的信用,尤其是在不缺钱时建立信誉,注重信用记录、积累担保条件,同时和银行建立长期密切业务关系,提早进行融资准备,让银行了解企业,“即使目前银行产品满足不了企业需要,也不要放弃,永远不要临时抱佛脚”。

  四季度信贷微松

   银行对小企业有“偏好”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汇率波动等因素导致今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急剧增加,信贷紧缩下中小企业资金链越发紧绷。“今年订单大幅缩减,企业货款回笼时间加长,资金周转面临较大压力。”一位小企业负责人说。

  为加大信贷支持,银监会先后发布了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银十条”及部分细化措施,差别化存贷考核、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降低贷款风险权重等差异化监管政策,使不少银行重拾发展小、微企业业务的信心。

  以中小企业聚集的广东省为例,今年前9个月,农行广东分行累计投放小企业贷款355.54亿元,同比多投放83.59亿元,增幅30.74%。

  不少银行表示,四季度贷款的增量和存量调整会向小企业倾斜。例如农行提出确保全年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增量不低于1000亿元;中行计划全年小企业贷款新增1200亿元以上,这将有利于缓解小企业资金紧缺问题。

  与此同时,随着监管层放宽了不良容忍度,为了帮扶企业,农行广东省南海分行还将小企业不良容忍率从1.5%提高到2%。

  中信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孙建林认为,虽然上层释放出微调信号,但并不会改变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大前提。“信贷规模调整或将为定向增加,银行对于小企业仍有一定偏好,会向宏观政策支持的行业领域倾斜。”

  农行新出台的扶植小、微企业措施显示,从事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小、微企业,拥有核心技术、自有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以及业绩优良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将是该行支持重点。

  小企业应更专注于振兴实业

  当下,民间借贷乱象丛生,小企业资金链岌岌可危。不少小企业虽然已经对利益趋薄的实业不感兴趣,但仍宁愿亏本经营企业,只为从银行贷到款,投入民间借贷的大潮中,将放贷的银行也卷入到民间借贷的风险之中。

  大浪淘沙,在面对困难之时,仍有不少企业着眼转型,在研发创新上下工夫,专注于本行,扭转逆境。

  “我也想过投资房地产,但是房地产等服务业需要以实业发展为基础。想要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还得将主业做大做强。”浙江省海宁联丰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剑峰说。

  多数中小企业受自身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积累不足影响,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实现转型升级异常艰难。

  严剑峰告诉记者,目前,材料行业金字塔尖上的技术仍然在国外,企业在研发的投入力度比较大,光硬件就投入2000多万元。“今年大环境比较萧条,市场需求下降30%,但是因为之前进行了设备升级,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在价格和质量方面有竞争力,销售并没有下降太多。”

  在同行的企业陷入困境时,严剑峰的企业正加大研发投入,并将以基准利率获得的农行贷款用于研发。

  “前几年中小企业规模扩张,在房地产等对外投资多,现在宏观调控下,短融长投,资金很容易出问题。”农行嘉兴分行综合管理部总经理袁育强说,银行更看重那些适应形势进行转型升级的中小企业,他们有科技优势,抗风险能力强,在银行贷款中有议价权。

  “现在是冬天,我们咬紧牙关,精打细算。这一过程中是要淘汰一批企业,关键时刻比拼的是企业实力、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前述小企业负责人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