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谱的瑞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19:13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CUBN记者 孙先锋 北京报道
打着欧式严谨“标签”的瑞银证券的“眼光”似乎格外与众不同。
这家作为合资券商的证券企业有着其他券商不具备的光鲜背景——全球最大金融集团之一的瑞银集团就身为其大股东。有了这样的一个先天优势,本应给本土保荐机构在IPO市场带来成熟的定价策略、严谨的盈利预测、有效的持续督导,成为外资投行在国内的一个标杆。但如今看来,这一切只能是奢望,离开了监管的自律是如此的不靠谱。
“虽然,保荐项目变脸的远不止瑞银一家,但它能够成为批发‘变脸王’的典型并非偶然。”一业内分析人士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此前,瑞银保荐的西部矿业、美邦服饰等上市后业绩均出现了大幅变动,其一脉相承的保荐之风已成为IPO市场的“坏孩子”。
不过,这个“坏孩子”的“批发商”在比亚迪(002594.SZ)和庞大集团(601258.SH)两家公司的上市中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全军覆没”——比亚迪是今年三季报业绩滑坡最为严重的新股,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滑高达85.5%;庞大集团的净利润同比降幅也为36.2%。为此,瑞银证券投行业务遭到市场广泛质疑。
今年6月30日,比亚迪从H股回归登陆A股市场,顶着股神巴菲特巨额投资的“光环”,该股上市不久即遭资金爆炒。但好景不长,比亚迪交出的第一份财报便上演业绩大滑坡,2011年中期净利润同比大降88.63%;紧接着,因产品“质量问题”,公司被媒体持续跟踪报道。祸不单行,比亚迪A股股价也遭遇逆转,从7月6日最高的35.55元到10月12日最低的17.4元,仅三个月公司股价即被“腰斩”,前期跟风买进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三季报显示,比亚迪第三季度净利润约7700万元,同比大增582.07%。不过,1~9月份公司业绩同比仍下滑85.5%。业绩下滑出现转机,给了资金炒作的借口,近期比亚迪的股价开始明显反弹。
而同样是瑞银证券今年投行业务大单的庞大集团IPO,同样上演上市即业绩变脸。该公司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仅为4.04亿元,同比下滑36.2%。
表面上看,业绩预测严重偏离似乎只是询价报告的败笔,但实际上却隐现了瑞银作为保荐机构在企业发行上市过程中精心设置的利益链条。这不得不让投资者怀疑保荐机构诚信的底线。资料显示,保荐比亚迪瑞银证券入账0.455亿元;而由于成功将庞大集团超募44.49亿元,瑞银证券轻松入账2.28亿元。瑞银证券今年借这两单IPO就收入2.735亿元。
对于瑞银证券而言,由于其承销保荐费用直接与募资规模挂钩,在此背景下,越高的发行价格显然可为其带来更多的中介收入,最终也果然通过其发布的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成功“诱导”询价对象给出了高报价。据了解,当初参与庞大集团询价的机构投资者中,有很多正是因为充分相信瑞银该份报告最终报出了高价格,但未曾料到,后果竟是如此残酷。
仅以比亚迪为例,瑞银证券在比亚迪的IPO招股书中,对于国家取消低排量汽车销售补贴和市场竞争等因素丝毫没有提及,而是在大谈比亚迪未来数年的盈利预期。
同样的如出一辙在庞大集团的盈利前景预测中也出现了,瑞银证券在庞大集团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中之所以能够对后者给出高估值,除大篇幅描绘公司的盈利前景、做出“离谱”的业绩预测之外,其选用的行业市盈率标准从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庞大集团本次能以高价发行不出乎意外,因为瑞银证券选用了市盈率较高的零售行业作为其估值分析标准。”一位关注庞大集团的券商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庞大集团属于汽车经销行业,但由于汽车经销行业市盈率较广义的零售行业低,因此选用零售行业为标准则更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庞大集团高估值的合理性。
根据《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七十二条,发行人在持续督导期间,公开发行证券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证监会可根据情节轻重,自确认之日起3个月到12个月内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情节特别严重的,撤销相关人员的保荐代表人资格。
虽然最终会将全年的营业利润同比下滑幅度作为问责依据,但比亚迪和庞大集团的中期业绩已经徘徊在“红线”附近。“两家公司业绩继续下滑可能性大,比亚迪项目的保代受到处罚可能性也很大。”上述分析人士认为,违规成本过低使得保荐机构在给拟上市公司进行包装的操作空间被放大太多。
资料显示,最近5年来,监管层对为数不多的保荐人进行过警告处罚。
显然,这样的处罚并不能与券商的实际收入成正比。作为投资中介机构的券商向客户、投资者或相关对象推荐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无可厚非,但应建立在独立、客观、公平、谨慎的基础上,这也是对投资者负责的体现。反观瑞银证券,则太不靠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