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启动推动文化产业成支柱性产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19:01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郭安丽 北京报道

  10月25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公布,提出到2015年文化产业产值占GDP产值的5%,并制定了到202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其中明确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中央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启动

  《决定》表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这个《决定》预示着中央启动了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这是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

  “当前,文化生产力相对落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书生表示,造成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既有生产能力不足的总量矛盾,也有布局不合理的结构矛盾,总量和结构矛盾交织在一起,加剧了供给不足状况。

  因此《决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同时要在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决定》还提出,同时,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文化消费增长点。

  北京大学教授郭建宁表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仅要体现在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文化发展出人才出精品,归根结底要体现在百姓文化消费数量的增加、作品质量的提升、以及内容形式的多样性。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从一般性产业到支柱性产业,留给文化产业的问题实在不少。

  中国国内文化市场潜力巨大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前,文化部部长蔡武就曾公开表示,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达到2016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中国尚有很大发展空间。”张晓明表示,前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正处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窗口期,此次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启动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鼓励民间文化创造,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

  中共泰安市委党校教授何卫兵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在当前投资增速下降、出口增长放缓的宏观经济大背景下,拉动国内需求尤其是拉动文化消费意义重大。在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70%以上,其主力是文化创意服务业,产值约占GDP总量的三分之一。

  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4283美元,但是,居民文化支出总量不到1万亿美元,与中等收入国家达到的4万亿美元文化消费总量差距明显。所以,不论是从产出能力还是消费能力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假如按照近些年来中国第三产业的平均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达到42%左右,依然低于标准值13%,大约是四万亿元的缺口。这其中的文化产业将有诱人的巨大市场。

  另外,按照国际标准,人均GDP到1000美元时,文化产业占据很大比重的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上的比重应该达到40%;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第三产业应该占到55%,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当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出现“井喷”式的发展。

  本报记者获取的资料显示,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而如果按照过去6年平均增速23%进行估算,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其产值将超3万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利用市场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齐勇锋也表示,要加快文化市场体系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结合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的市场壁垒,促进文化资源和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为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针对文化产业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优势,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同时,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决定》提出,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

  何卫兵表示,十七届六中全会实际上传达了,国家开始重视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让民营企业享有国有企业的同等待遇的信号。

  “这样实际上是通过设计制度,打破山门、破除壁垒,让各种所有制企业在法律面前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激发民营文化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利用民营资本运行文化产业项目,将文化包装为商品后完全采取市场运作模式。”何卫兵说道。

  另外,《决定》提出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何卫兵表示,这预示着发展文化产业除了依靠市场的推力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期待发力

  “我国文化产业尽管刚刚起步,但受到的关注程度非常高,尤其是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于地方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既要保护好,也要引导好。”何卫兵建议,扶植文化产业发展,中央和地方财政可扩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扩大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

  记者今日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将进行调整,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财政将从以下五方面大力支持。

  加大财政文化投入力度,确保中央与地方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各级财政要切实增加文化投入,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进一步拓宽文化投入来源渠道,努力增加政府非税收入用于文化的投入,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

  优化财政文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强重点文化领域经费保障。要重点支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支持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支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支持中华文化“走出去”,支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创新财政投入和管理方式,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带动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创新财政管理方式,努力提高文化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益。

  落实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分层次、分类别实施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新进展。支持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建立健全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壮大文化建设整体实力。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非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同时,建立健全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至于税务总局方面,则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税务部门将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抓紧研究制定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税收在促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肩负着重要职责,税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深入把握其发展规律,从而增强税收扶持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税务总局方面表示,在促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税务部门要加强对各项政策措施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同时要实行跟踪问效,及时掌握落实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体制改革做了充分的顶层设计,但最终,文化体制改革还需要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实习,需要一线的实践者从创造每一个剧目完成每一项具体的公共服务去入手。”何卫兵表示,只有从顶层设计到群众的首创精神能够充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文化产业才能做大做强,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