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元培转型 用互联网思维做翻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5 01:30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王永强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三年未见蒋小林。现在的他,语速稍快时还是有点湖南口音,不容易让人听懂。但在他带领下,北京元培世纪翻译有限公司(下称“元培翻译”)先后成为北京奥运会供应商及上海世博会赞助商。

  蒋小林是元培翻译总裁。“这几年我们增长不怎么快,主要是在推动公司业务从线下服务到线上的转型。”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产品上线一波三折

  尽管从事的是最传统的语言口译及笔译服务,但元培翻译被风投看好,却颇有时日。

  2008年5月,成立三年的元培翻译与经纬创投中国基金(Matrix China) 签订投资协议,完成首轮融资。彼时的发布会上,经纬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即充分看好蒋小林规划的情报服务产品前景。然而,经纬创投资金进入元培翻译一年,就不得不面临“出局”的命运。

  “公司承接的业务大量涉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公司不允许外国资本控制,因此我们不得不回购股权。”蒋小林说。

  经历过此轮“折腾”,蒋小林对于元培翻译未来发展的路径设计也作了两点重要改动。其一,公司原定于2012年上市的目标适当放缓。“公司现金流不错,与其规模不大时上市融资,不如等进入关键平台期、做大规模后获取更好溢价。”蒋小林说。在他看来,元培翻译的关键平台期是年营收50亿元左右。

  其二,元培翻译如果需要融资,那就选择国内背景的创投基金。

  笃定主意之后,蒋小林开始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元培翻译情报服务产品的市场调研、团队组建、平台设计、客户开发等具体环节上。

  按照元培翻译的市场调研数据,我国约有1790多万家涉外企业,这些企业或是原材料采购、或是技术引进、或是客户涉及到语言服务所需。在一些标杆性企业中,联想每年的涉外服务费用约4000万元,TCL每年要花6000多万元购买国外的数据和行业发展报告;至于年营收超200亿美元的华为,涉外服务费用更多。

  “我们调研了约400家企业,去国外参加一次会展,包括酒店、机票、宣传资料等,这些企业的每年涉外服务费平均每家超过10万元。如此算来,即便元培翻译未来能在这一领域占到10%份额,这一市场的规模都是千亿元级别。”蒋小林说,目前,元培翻译开发的情报产品已经涉及128个子行业,包括政策动向、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价格变动信息等。

  而蒋小林的营销手法也颇互联网化。

  在产业情报产品的测试阶段,元培翻译选择了1000家公司免费试用。一旦产品设计及开发趋于完善,这些公司将很可能转为元培翻译的首批付费用户。

  深挖4亿数据

  让蒋小林下定决心带领公司向互联网转型的原因,还在于他不断看到互联网的低成本推广优势及传统翻译业务的天花板。

  “传统翻译业务领域的高档客户,我们已经做得差不多了。”蒋小林说,通过前期的奥运会和世博会等高端服务建立元培翻译的品牌和服务实力,公司目前已经足以良好运转;但高端市场也就三五亿元的市场规模,元培翻译能承接到10%市场份额已经相当不错,公司发展的下一步不可能完全靠高端市场,他判断:“高端市场必须走向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服务。”

  而要通过互联网向普通网民提供翻译服务,蒋小林面临的难题也有两个——如何将翻译人才互联网化;面对互联网巨头Google的免费在线翻译服务,元培翻译有何服务优势?

  “翻译工作过去是写纸条,现在演讲者一般是PPT,但传统的高级翻译对于互联网及各种知识库、软件的掌握和运用往往效率不高,所以,我们招聘时,不仅要测试相关水平,招进来之后还要进行大量培训,像各种文件格式的转化等等。而现在,元培翻译通过一个集成运用平台,不需要高级翻译人工处理这种小事,只需要熟练使用好元培翻译平台的编辑工具即可。”蒋小林说。

  通过IT技术的集成应用,蒋小林一下看到了现代科技提升传统翻译效益的光明前景。

  举例来说,元培翻译目前与中国移动等合作,免费测试一项在线口译。用户在国外出差或旅游,遇到不同语言又需要沟通时,就可以拨通元培翻译的服务电话,通过免提,对方用自己的母语讲述,翻译这边同步口报,向电话拨打者提供服务。

  这一服务如同用户通过手机聘请了一位同传翻译。而按照传统报价,一位同传每天七八千元的支出,远非一般人支付得起,但元培翻译的“在线同传”工作人员每个月也就七八千元支出,这样,成本立刻就极大降低。

  而元培翻译聘请的同传之所以费用支出低,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电话拨打中采用了很多技术。譬如,语音自动识别技术是关键之一,通过该技术,讲话人的语言被自动转换为电脑屏幕上的文字提示,既减少了翻译错误,工作难度也远没有现场同传那样大,成本自然大大降低。

  “目前这些产品都还在测试之中。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无非两种,一种是免费模式,靠吸引流量换取广告收益,这种服务对精准度的要求也没那么高;而元培翻译一旦要采取收费的商业服务模式,精准度就必须让客户满意。”蒋小林介绍称,全球的在线服务商主要是Google和元培翻译两家,但两家的技术、运营模式都不尽相同。

  Google的在线翻译采用MT技术,基于语句的语法规则,用计算机进行技术处理,目前免费。而元培翻译采用CIT技术,通过元培翻译六年来积累的4亿多数据,将很多习语通过数据库的技术匹配进行比照翻译,必要时增加人工干预,商业应用目标更明确。

  记者观察

  快速扩张更需要理性

  从传统翻译公司向互联网转型,只有想法并不等于成功。

  “转型之前,公司70%~80%的收入都来自于语言服务,而未来,公司将引入电子商务概念,用户可以将东西上传,通过电子支付购买相关服务。”蒋小林因此对元培翻译未来几年的年增长率寄予厚望:每年增长3~5倍。

  而对于他本人50多岁才参与互联网创业,蒋小林表示,互联网创业人才多数思想活跃,自己则不仅思想活跃,更多了一份理性。

  “别的互联网公司往往是前期烧钱,而我们是在活得不错的基础上,寻求更大发展。我自己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研究互联网,将不同的网站分类,看他们的产品都是什么,哪类网站的客户最多,怎么营销,经营模式、运营模式是什么,产品免费还是付费,用户参与度、界面友好度、用户体验怎么样。”蒋说,即便自己是互联网新兵,公司CTO——蔡金良却有十七八年IT经验;公司的董事杜家滨更曾服务于微软和惠普,具备丰富经验。

  “Google懂英语,但我们更懂中文,而目前的全球竞争对手中,元培翻译积累的数据仅次于Google。”蒋小林说这话时像极了当年的百度,但在其带领下的元培翻译能否成功地实现转型,一切还留待时间来验证。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行业看板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