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欧洲 中国有“底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5 02:19 来源: 中国经营报作者: 邓喻静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一段时间以来,德国总理默克尔一直在说:如果欧元失败,欧洲就会失败。于是在G20峰会召开之前,有人效仿言之,如果G20失败,世界就会失败。
当初法国总统萨科齐启动法国的G20主席国任期时,他选定的口号是“新世界、新观念”。当时,他的雄心是让戛纳峰会成为新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在这场峰会上对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重新设计。无论这些计划多么值得称道,在全球市场陷入动荡、欧元区面临崩溃危险之际,G20峰会也只能关注短期问题,即防止欧洲债务危机恶化。
即便如此,这次峰会仍然做出了很多中长期承诺,比如,欧元区各国政府承诺加强欧元区的稳定,其中德国承诺刺激国内需求;美国承诺专注于促进就业及中期财政整顿,并自2015年起开始削减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表面上看上去的和和美美,这其中的暗里乾坤,却是一言难尽。
欧元区:方寸大乱
在G20峰会上,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所提出的希腊公投计划几乎绑架了大部分议题。
这一举动显然已经激怒了德国和法国,11月2日晚拖到深夜的记者会上,萨科齐和默克尔都显示了欧洲的耐心匮乏。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表示希腊在全民公投前不会获得10月26日欧盟峰会达成的新一笔贷款。相对于此前希腊政府的诸种不作为,此次德法的态度更为强硬,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希腊最终退出欧元区的预期,将欧元区重新拖入惴惴不安之中。
对于希腊公投,所有的担心都指向:如果帕潘德里欧在投票中失利,从而引发政府垮台的风险,这一结果可能增加希腊债务违约的几率,并提高危机蔓延至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其他国家的风险。据报道,为获得紧急救助基金,帕潘德里欧在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后决定放弃公投计划。虽然该“闹剧”渐趋平静,希腊退出欧元区的风险下降,但欧元区领导人已意识到任何一个决定,或将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将直接威胁欧元区和欧盟的存亡。
本次峰会的另一大议题就是“化缘”,连一向骄傲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也不得不摆低姿态,使尽浑身解数向金砖国家伸手要钱。在峰会开幕之前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单独会晤中,萨科齐几次三番力劝后者为欧洲的这个救助基金出资,尽管世人皆知,该基金只是个用来遮掩欧元区内政策分歧的专项工具。另外,欧洲金融稳定基金负责人雷格林此前也一直在亚洲扮演着化缘和尚的角色,拿着乞钵请求亚洲国家的施舍。
而欧元区向以美国为首的区外国家的求助也并不讨好,白宫新闻发言人卡尼在11月1日和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到欧债问题时强调,欧洲有足够能力解决债务问题,丝毫不提美国愿意对挽救欧债危机做点什么。
或许最受关注的“成果”是来自于会议之外——欧洲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令原本一片愁云惨淡的欧洲市场极为鼓舞,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的欧洲经济学家Silvio Peruzzo撰文称,经济增长减弱,可能甚至已经萎缩。这关乎欧元区的生存,当然是针对部分国家。欧洲央行的支持非常重要。
欧元区外:自扫门前雪
从此前的欧盟峰会到如今的G20,美国低调的令人生疑。11月2日晚,奥巴马搭乘专机前往戛纳赴会,却走得静悄悄,白宫没有提前举行吹风会,奥巴马没有提前发表声明。
表面看来,美国的对策是坚决和欧洲划清界限,以预防危机扩散。事实上,奥巴马可以说已经无力逞强,美国国会围绕赤字削减计划和政府举债上限喋喋不休地争论,这无异于要让美国在戛纳赢得“最无能决策”的金棕榈奖。
与以往不同,这一次奥巴马也陷入两难,一方面,他要敦促欧洲领导人解决这场威胁全球经济稳定、并且可能将美国经济拖入二次衰退的主权债务危机;另一方面,美国影响力式微,加上自身也有短时间无法解决的顽疾,让他又不能严辞指责欧洲同僚,更不能出言不逊。
正如经合组织(OECD)11月2日所表示的:“世界经济短期前景的不确定性,已在近几个月戏剧性上升。”商业和消费者信心转弱,投资决定被推迟,家庭支出受到资产价格下降和就业市场萎靡不振的影响。据OECD预测,短期内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将偏弱,而欧元区部分国家的GDP增长还可能跌至轻度负值。即便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将经历低于趋势的增长率。
尽管各国都存在不得逃避的问题,但现在更大的问题在于较大的几个全球经济体出现一连串协调失灵,影响到货币、财政和汇率政策。尤其是欧美国家将一些内部问题外部化,更加重了各国政策协调的难度。现在,美国的首要任务是“促就业、保增长”,欧盟的任务为“削债务、度危机”,而新兴经济体的核心任务是“抑通胀、保增长”。三大经济体之间不同的内部问题让这一协调过程更难上加难。
新兴经济体:成游说重点
G20峰会上,中国几度成为热词,似乎中国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欧洲的救星。这其中当然有许多“表演”的成分,比如赶在G20峰会召开的当口,法国一家媒体出版了一本杂志,封面文章便是《中国纪元》,极尽所能地吹捧中国作用。虽然欧债议题一直离中国很远,但“看中国脸色”确实贯穿本次G20峰会始终,在G20峰会召开之前,会场媒体中心的各国记者与参会研究机构人员交谈时,都在兴致勃勃地打听或探讨中国在戛纳会如何表态。
金砖四国中的其他国家也成为本次峰会的重点游说对象,萨科齐原先预定与印度总理辛格就往金融稳定机制注资一事进行会晤,虽后来因欧盟紧急会议而不得不取消,也足见欧洲期待金砖国家救火的热切心理,尽管胡锦涛在G20峰会上的严正表态已经说明,中国近期不太可能向欧洲救助方案提供资金支持。
德国《日报》11月2日评论,“G7主宰世界历史长达数十年,它们是欧洲人、北美人和日本人;后来加上超级大国俄罗斯,从2008年起,这个圈子围绕11个新兴工业国家(和欧盟)扩大到G20。可是,权力的转移是今年在戛纳才真正感觉得到的。”
在本次G20峰会上,这一权力的转移尤为明显,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1月1日曾评价欧元危机时说,“我们相信欧洲有能力解决困难,并且许诺为之提供有力的支持。”要是在过去,高傲的欧洲是断然不会接受这种施主般的腔调的,而如今他们却对之感激不尽。
然而,欧洲一直难以拿出诚意,例如在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方面难有突破,因此中国也难向欧洲伸出援助之手。国际社会却持续呼吁中国援助欧洲。一些外媒甚至“软硬兼施”,一方面称欧洲已经到了崩溃边缘,若中国不施以援手欧洲之火可能烧遍全球;另一方面也向中国施压,称中国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估值偏低的货币造成了巨大的贸易不平衡,将发达国家的债务负担推向二战以来峰值。
G20峰会上,欧洲游说中国的一大目标就是希望中国对EFSF(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出资,但中国的底线是,不希望欧元不断贬值,就如同不希望人民币兑美元快速升值一样。欧洲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单一市场,所以中国迫切需要在欧洲需求疲弱之际维持对欧洲的出口。因此为了压低人民币汇率,中国或将不得不以某种形式购入欧元。
11月4日出台的G20公报草案称:同意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应随着时间推移进行调整,并承诺向建立能更好地反映新兴经济体的所占权重而努力。但对于外汇充足的新兴经济体而言,承诺仅仅是承诺。欧债危机延绵至今,几乎所有计划总体给人的感觉是重原则、多方案、少细节,那么与其趟水其中,还不如隔岸观火。